陳東紅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留車中心校,江西 贛州 341000)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計算教學中涵蓋了很多知識點,需要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基礎上,提升計算速度、提高計算準確率,發展計算能力。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部分學校在計算教學中仍存在著一定問題,制約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計算教學的重視,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學校教育在關注學生數學成績提升的同時,更加強了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育,傳統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多是以大量的題海戰術開展教學,將學生的數學思維限制在了單線的模式當中,而多樣化教學手段在小學教學計算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提升了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體驗,為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不斷豐富計算教學的形式,借助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等方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將數學計算知識融入情境當中,通過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營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本課教學的目標是發展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加法和減法的口算方法,能夠正確根據題目進行快速的口算,提高學生的加減法口算速度和正確率,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與思維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將加減法計算融入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中,以“摘蘋果”為情境展開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趣味的教學用品,如蘋果樹的圖片和小蘋果的貼紙,將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問題設計于摘蘋果的情境當中,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快速的計算的能力,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率。
計算問題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貼近生活的形式開展計算教學,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培養對數學計算的興趣,發展數學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效率。在實踐教學當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案例,結合常見的生活事物和現象,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另一方面,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和,以生活化的教學用具和教學語言,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數學效果的有效性,實現計算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踐行。
例如,在《周長》一課的教學中,針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生活案例提出假設,“學校要開展一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活動,需要大家為山區的小朋友們設計一些公益宣傳的海報,現在老師量了量這些海報的長是50cm,寬是25cm,同學們能幫老師量一量它的周長嗎?”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由學生針對此問題進行探究,尋找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多種方法,教師在生活化的啟發和引導中幫助學生找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實現了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對未知世界充滿強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時也存在著專注力差、思維發散的情況,這就要求計算教學必須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內,充分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保持對數學計算的興趣和熱情。計算游戲的開展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趣味的游戲設計,引導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計算,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進行游戲設計時,教師應注重結合教育內容,將游戲巧妙合理的穿插進課堂教學當中,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又不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確保游戲教學充分發揮其作用。
例如,在《混合運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過家家”的游戲,將游戲的情境設計為去超市購物,請同學們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按照老師給出的購物清單完成購物并計算價格,將混合運算的問題融入數學游戲當中,讓學生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對物品的數量、單件、總價等進行計算,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小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在玩中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教學涵蓋在小學數學各個年級和各個模塊當中,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重點培養的一種能力,教師應注重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創新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為計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實現計算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