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一小學,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教師想要將學生在名著閱讀上的能力提升,就需要合理應用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板塊來設計教學方案,引發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來參與名著閱讀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為學生明確指出教學任務,對《三國演義》整本書進行充分閱讀和探究,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擴展自身的視野和認識層面,對自己欠缺的閱讀習慣和態度進行反思,增加學生面對書本閱讀的經驗,以及逐漸形成獨特的閱讀方法,增強自身的閱讀鑒賞力。現階段有許多教師太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在這部分教材內容上往往處于忽略態度,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生的成績提升沒有作用,而且還會耽誤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教師在進展到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會直接跳過,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講解其他內容。由于教師以及家長所帶來的影響,學生面對課外閱讀沒有多大興趣,及時產生想要閱讀的心理,也會因為多方面因素而放棄,逐漸的學生就喪失了閱讀名著書籍的積極態度。這種情況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利用《三國演義》來引導學生對閱讀書籍產生關注態度,使學生在展開正式閱讀內容之前先熟悉目錄,從目錄內容來了解整本書籍所描述的內容,然后利用課堂小組探究方式來研究目錄中的表達含義。
教師需要將自身的角色轉變成參與者和觀察者,從而將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時刻關注學生在閱讀書籍過程中的各種表現,掌握學生的個性思想和思維變動,將學生探究書本的熱情激發出來。由于學生在理解問題和探索知識的程度具有差異,部分學生可能觀察到了表層含義,而有的學生會找到事件之間的連貫性,比如書中的人物“諸葛亮”,又稱為“孔明”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人物稱呼之間的變化,以及稱呼者的思想和情感變化,這些問題都是學生需要研究的內容。教師需要不斷擴展學生的思考領域,特別是在分析角色個性特點和情感變化方面,要推動學生開展激烈探討,從這種氣氛中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興趣。教師不但要作為學生的引導和支持者,還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來加入其中,在進行到討論環節的時候,遇到疑惑問題可能會使得課堂討論熱度降低,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來加入到探討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解決疑惑問題,發揮教師所具備的教學主導作用。
教師需要利用書本目錄來引出全書面貌,了解《三國演義》整本書的大體流向,教師可以將閱讀流程分成四個階段,首先要初步閱讀目錄,然后在仔細閱讀,最后是鉆研和總結。在初步閱讀書本目錄的時候,要從中篩選重要信息,使學生從目錄中尋找對自身了解整本書的信息。學生在這個階段可能會發現重要人物曹操、諸葛亮等,在書本目錄上可能會有不同稱呼,或者是學生從目錄中找到核心人物的個性特征,以及戰爭的語言歸納特點,這樣的環節能夠使學生實現初步了解目錄內容的教學效果。初步閱讀目錄的下一步流程是仔細閱讀,這也是梳理整本書籍的重要步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發現情節、人物以及環境等這三部分信息。然后教師在給學生保留充足時間仔細閱讀目錄之后,要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言,談論一些自己對《三國演義》的獨特看法,了解書籍中描寫的這三個陣營以及重要任務,找到事件發生之間的關聯點,比如說“七擒孟獲”或者是“三顧茅廬”等,通過探討也能使學生理解一些歷史觀。其次,在鉆研書本目錄過程中,主要探討的內容是人物稱呼,使學生在人物稱呼的變化中,找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教師可以在討論中涉及一個角色扮演的環節,利用朗讀作為主線,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在課堂上重現當時的時間場景,體會三國時期的紛爭。最后是總結書本目錄,從中找到獨特的閱讀技巧,讓學生總結在目錄閱讀過程中的收獲。這樣系統性的閱讀方法,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書籍的效率,使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長篇作品的整體結構和信息,以及書本的寫作主線、核心人物等。總之,閱讀書籍目錄是了解《三國演義》的最好方法,也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結束語:名著閱讀能夠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教師應合理應用《三國演義》來作為教學課例,利用書籍來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發展個性特點,提升創新意識和習慣。除此之外,名著閱讀教學活動還能夠將學生持續緊張的思維,以及課堂氣氛起到減緩作用,使學生在這項愉悅且有效率的活動中,尋找到閱讀和理解的正確方式,真正發揮出課外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