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湖南省湘鄉市石柱學校,湖南 湘鄉 411400)
對于小學的語文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了小學的語文教學效果,是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提升的關鍵。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對應不同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力、思維發展能力與文化感受力。想要真正發揮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效果,就要以“一課一得”作為實際的教學目標和基本教學要求,從根本上豐富語文的教學形態。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就是閱讀,只有閱讀理解能力足夠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其既是語文學科學習的前條件,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關鍵點。閱讀理解能力涉及的方面較廣,包括理解、感知以及鑒賞等,是學生在參加某些語文閱讀活動時信念、意志以及個性的重要體現。具體表現在語文文字的感知能力、文章關鍵內容的理解能力、對優秀文學作品的詞句鑒賞能力、某些寫作用到的閱讀材料的評價能力、將學過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語文學習中的能力以及朗讀或背誦的閱讀技巧等。想要保證學生擁有這些語文學習能力,就要夯實語文知識的學習基礎,增加語文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要保證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隨著課程的推進不斷提升,以滿足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
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同樣與語言表達有著密切關系,作為衡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果的重要一環,教師以及學生自身都應意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說與寫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要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語言情境中學會與他人正確的情感交流,同時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寫指的是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語文寫作中根據自己獲得的語文知識以及參與活動獲得的大量經驗,用合適的手法描寫出場景以及想要表達出的情感。因此,對于語言表達能力來說,由于其涵蓋多部分內容,想要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以幫助學生在多個角度(方法、習慣以及情感等)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思維的培養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快速發育的時期,打下重要的語文學習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正確的語文思維,學會主動學習語文表述方法表達出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學生在對語言以及文學形象進行判斷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在這一階段提升小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從而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目前的重要體現主要在語文課程中,其中豐富的詩詞、優美詞句以及古今中外的優秀文章,都能夠在語文課本中找到。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要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從而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語文教學目的。
“一課一得”具體指的是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能夠掌握到新的知識,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大多數的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存在著因為追趕教學進度而盡力推進課文學習的現象,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也同樣得不到保證。因此,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突破原有的教學思維,以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為教學基準,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持續提升。另外,想要實現核心素養對語文教學水平的輔助提升作用,首先要在語文實踐教學中凸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保證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保證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很快經歷從認知到實踐再到遷徙運用的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的提升。
課文中的內容不同,對應的教學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師應注意到教學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學會將課文分類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講解課文以保證語文的教學效果。對于小學語文來說,更要在保證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基礎上,因文章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落實四種基本能力,從而充分體現語文課文內容在核心素養下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價值。
語文課文可以大致分為四大類型,分別是敘事、詩歌、說明文以及非連續性文本,因其特點不同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講解不同文章對應的語文教學重點,從而發揮不同的教學價值。敘事性文章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了解到文章內容的同時,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說出自己認為其中有特色的人物或事件等;詩歌的學習目的相對較難,學生不僅要把握詩歌的寫作意境,還要根據詩歌情境想象當時的場面以體會詩人的寫作情感;說明性文章只需要了解到其中的說明手法;非連續文本對于小學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夠學會在其中找到對于語文學習有價值的信息即可。我們的教師應將教學內容對應到不同的教學功能上,在學會類型文章教學的基礎上確定每一堂課的教學側重點,充分展示出教材的不同特點保證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關鍵在于“四力”的培養與教學效果的提升。核心素養的提升目的不僅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技巧的提升打下重要基礎,是促進教學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