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月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敖力布皋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英語教學中長時間存在兩種不同探討,一種是教師要在教學中以強調語法為主的語法翻譯法,還有一種是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主的交際法。前者主要是重視語言形式,忽略交際能力,后者注重語言交際的功能,倡導應該重視語言的實用意義。然而不管是重語法輕交際,還是重交際輕語法,都是片面的,而需要將兩者和諧地統一起來,在相互融合與滲透中,讓學生能夠將語法知識在語言交際的實踐中應用。
初中英語的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必然要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語法的教授與語言交際結合起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很多教師往往用大量的時間的去跟學生講解語法知識,卻沒有給學生留下多余的時間去練習,導致學生學習到的語法知識不能轉化成交際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正確地認識語法教學的作用,利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培養學生成為語法學習的主人,便于以后在實際的交際情景中去運用語法知識。
所謂的語用能力,指的是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正確地理解語言和有效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很多初中學生喜歡自己造句,認為合乎英語的語法,但是在實際的英語用法中是不符合英語習慣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實際的英語運用中,學生的語言不但要符合語法,還要牽涉到英語的思維習慣是否與西方國家的文化社會相符合。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單純地給學生講解英語單詞、詞匯的用法以及意義,卻很少涉及到英語的實際語用知識,導致很多學生的語用能力不足。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相關的策略提高和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
在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中,主要是實行的封閉式的灌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也不是平等的。在長期缺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不能檢測自己的知識理解是否準確,教師也不會獲得學生語法知識的真實反饋。因此,對于語法知識的講授,教師需要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在傳授語法知識的同時創設語境。利用語境,學生能夠對于所學的詞匯與語法知識獲得深刻的印象。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聆聽原汁原味的英語,利用英語來教英語,引導學生將其當做是語法的標榜,從更深的程度上將其當做是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與語言準確度的標準,指導學生活學活用。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運用這個載體來進行文化交流。在我國開展的英語語法教學,當學生利用英語口語跟外國人交流的時候,雖然語法上沒有失誤,但是外國人會感覺到有些奇怪。因此,教師不能忽視與社會語言的文化差異,提高語言用途的重視程度,并結合社會文化因素,讓語言盡量與使用場合吻合。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給學生傳授一些異國文化,鼓勵學生學習并發展語言能力,與此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英語學習的主要歸宿就是進行交流,英語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如果單單從課堂上的幾十分鐘時間,學生根本得不到扎實的交流練習。英語是除了漢語之外的第二門語言,倘若缺乏語言的環境,學生只學習到了課堂上的語法知識,卻不能在課堂之外應用,導致很多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比較弱。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實踐,提高語法教學與語言交際的相互融合。比如,組織和創辦英語的互動小組,每個小組分配四名學生,通過英語課外活動進行分數測評,對小組的成績進行統計,每個小組之間通過互動,最終得出分數來比拼,這種方式可以督促學生之間能夠自覺地提高英語的交際水平;再如,通過英語廣播站的創建,讓學生自己當記者,讓他們每天廣播二十分鐘的校園新聞,或者通過英語沙龍進行交際性的英語例談活動。
綜上所述,新課程的改革,給當前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如何更好地促進語法教學成為了當前很多英語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英語教師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恰當地利用多種先進手段創設語境,還要重視跨文化知識的拓展,在立足課堂教學的同時多開展課外的英語交際活動,給學生創造英語交際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語言的交際中游刃有余地應用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