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著
(貴州省羅甸縣羅悃鎮冗響小學,貴州 黔南 550108)
在小學階段,計算內容貫穿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計算能力是每一名學生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計算過程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教師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講解計算,用學生的眼光了解計算,以提高學生計算準確率,計算速度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計算教學,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進行簡要探析。
對于計算來說口算是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較好的口算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計算速度。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側重學生的口算訓練,可以在每節課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另外,在課堂教學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一般表現的比較浮躁,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可以通過口算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中,課前兩分鐘口算充分提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1]。學生在口算訓練下能夠更好的調動自身感官能力,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為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課下準備一些口算卡片,要求學生做口算接龍,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口算競賽,學生感受到口算的樂趣自然而然的會投身進口算的練習中,通過一天一練的方式,學生能夠充分的鞏固自身計算能力。
針對計算題,只有充分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運算的性質和相應的規律,結合所學的數學法則和數學公式,學生才能得到準確的答案。例如,學生想要提高自身四則運算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分數本身的具體含義和性質,進而掌握較好的通分、約分,分數之間相互轉換的能力,為后續學習奠定相應的基礎,教師通過合理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數學知識,保證學生在日后計算過程中的準確率,提高自身的運算能力。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教學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對教學內容合理的進行安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應及時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基礎知識,使用知識遷移的方式不斷深化教學。例如,在學生學習不同分母加減法的過程中,可以先幫助學生回憶加法減法和通分的過程,進而引導學生學習不同分母之間的加減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點[2]。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將強的學科,理論知識一環套一環銜接性極強,教師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也是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只有打好基礎,學生后續的學習才能順利的進行。可見基礎知識對學生所產生的的深遠影響,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每節課堂測驗結果和作業中挑選出學生易錯的題型,課上為學生進行具體的講解并進行規律性的總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計算能力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有一部分數學題目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會包含多種運算公式和法則。教師通過對學生易錯題目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數學知識外還能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學生計算能力提高做題效率自然會有所提升。加之,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記錄易錯題型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可以在學習或測驗之后將自己的錯題進行全方位的歸納和整理,通過反復的訓練強化,最終提升自身數學文化素養,積累文化數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易錯題型都是計算題目中的典型題型,小學生年紀尚小思維跳躍靈活,具有很強的記憶力,對于易錯的題型往往可以很好的記憶在頭腦中,教師應時刻刺激學生的記憶能力,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加強學生對于數學計算方法的探索與理解,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提高數學成績。
正確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計算能力,教師要是提醒學生認真審題的重要性。認真審題是學生進行正確計算的基本前提,學生有時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不認真審題提筆就算,學生往往經過大量計算后得出的結果并不是正確答案,這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學習成績下降[3]。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提醒學生要有耐心,認真審題,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總而言之,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它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只有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才能提升學生數學文化素養。教師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為學生后續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計算教學加以重視,激發數學興趣,提高小學生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推動學生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