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東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提高計算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筆者根據平時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談一談自己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方面的一些想法。
無論是整數,還是小數、分數四則計算,都是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進行的。如兩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85×99,計算時可分三步進行,1.求9個85是多少;2.求90個85是多少;3.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這樣計算的依據,一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二是根據乘法對于加法的分配律。學生若能熟練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方法,計算能力和應變能力也就能相應加強。
學習動機是指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內在力量。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影響學習的發生,而且還影響到學習的進程和學習的結果。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學生對口算、筆算和簡算教學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他就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習熱情高漲,專心致志,同時也有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從而使其口算、筆算和簡算的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數學計算教學中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口算、筆算和簡算的積極性,才能培養學生口算、筆算和簡算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質量。
(一)在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口算能力。單一的口算訓練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這樣就不可能保證口算的質量。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好玩、好動的這一特點,我們把部分練習創設成了游戲。比如,在“小小郵遞員”這個小游戲中,把口算題做成一個個“信件”,在黑板上貼出若干個“信箱”,每個“信箱”寫上口算題可能得出的結果,然后把“信”發給學生,讓學生擔任“小小郵遞員”,來完成這項投遞任務。這時學生個個都會表現出很高的興致,躍躍欲試。這個游戲不但有趣、參與性強,而且還可以立即反饋結果,并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口算也跟學習數學實踐課一樣有趣。此外,我們還設計了“打數學撲克”“寫得數比賽”“奪紅旗”“開火車”等口算比賽,并適當評獎,激發學習動機形成。
(二)在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筆算能力。筆算教學沒有生動的情節,比較枯燥乏味,特別是練習課。如果教師僅以單調的形式和簡單機械的重復練習,只會讓學生感到筆算更加枯燥以至產生厭惡心理,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應采取多種練習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中,可通過筆算找朋友、搶答等游戲活動以及改錯、判斷、選擇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三)在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簡算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有趣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帶著熾熱的追求和疑問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我說:“昨天老師到市場上買蘋果,蘋果是每千克8.6元,我買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總價,”同學們你們知道店主是怎樣算出來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的實用,那么學生就愿學、樂學,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簡算能力。
計算過程包括一系列復雜的智力操作活動,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認真審題的習慣
對于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以至于我們這次五年級的考試中一道“求粉刷教室四周和屋頂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的題:“7×6+(7×4+6×4)×2”,竟出現了幾種“解法”,可說是錯誤百出。其原因除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法則還未熟練掌握外,還是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嚴格訓練,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驗算的習慣
一些學生認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等,必須書寫清楚規范,草稿紙上的豎式要書寫清楚,排列整齊,以便檢查,并要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三)訂正的習慣
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并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現同類型的錯誤。
(四)認真思考的習慣
要求學生選用合理簡捷的計算方法,不斷地鞏固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只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一定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