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吉林省白城毓才實驗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念。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但是它控制不好就會使課堂變得“亂”,所以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讓課堂“活”起來。這就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新面貌。在新課標平臺上構建的課堂教學,寄希望于教師: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有利于他們在學習目標引導下自主學習、交流的環境;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提供必要的啟發式幫助,為學生成功學習創造條件;為學生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相互爭論甚至各執己見的研究性學習的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的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現實的初中物理教育中師生關系的不盡人意,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的產生,這是素質教育的大忌。改革新型師生關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新課程目標的必然要求。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構建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
(一)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象不斷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是對既有的知識體系不斷進行再創造再加工以獲得新的意義、新的理解的過程。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求老師評價語言多樣化,能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課改實施以來,學生普遍反映較好,他們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新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初中物理教師在使用新課標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物理學科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作出明確規定,除書本知識之外,還有另一類知識,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對于實踐中的人來講才是最為根本的知識。《物理新課程標準》在關于課程目標的闡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經歷、體驗、探索”等刻畫物理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這就是說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以及鞏固過程,經歷教學思維的發展過程,經歷應用物理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形成積極的物理情感與態度。
(一)物理知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包含著人們豐富的創造性發揮。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就是掌握前人的經驗,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因此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某些物理定律的發現過程,經歷物理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例如,我在九年級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我先出示下列問題:(1)假如一個人在沙地上玩溜冰鞋,方便滑行嗎?(2)假如這個人是在水泥地上玩溜冰鞋呢,可行嗎?(3)假如這個人是在冰地上玩溜冰鞋呢,可以嗎?這樣既符合了認知規律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現實”的物理,是指物理來源與生活、生產實際,同時學了物理又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生產、生活。因此在學習新的物理知識時,盡可能以一些實際例子導入新課,盡量與現實原型進行聯系。例如,激光手電筒的光束可作為光線的現實原型,茶壺可作為連通器的現實原型,使用筷子時可作為杠桿的現實原型等等。通過聯系現實原型,有利于農村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內容,認識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從而喚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
(一)課堂教學環節與課堂教學的效益密切相關,優化教學就是使其每一個環節盡量合理化、科學化。就新課的導入為例談談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由科學史實導入新課;(2)由生活中的錯誤經驗導入新課;(3)由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導入新課;(4)由小實驗導入新課;(5)由演示實驗導入新課;(6)由提出疑問導入新課;(7)由介紹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只要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認真去想,認真去實踐,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二)要運用課堂教學結構、環節的新理論、新技術。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探索、發現、想象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其能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獨立完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二是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性。即確定課堂教學每一環節要符合學生認識發展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性。
(三)教學策略選擇得科學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探索教學、啟導教學、發現教學、自學輔導教學、問題教學、嘗試教學、單元目標教學等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啟發式綜合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要求有:(1)使學生始終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3)突出對學生能力和心理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中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鍛煉技能和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穩定的心理品質。
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對于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通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初中學生找回“自我”。通過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現實”的物理,讓農村的初中學生找到“信心”。通過優化物理教學環節,注重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怎樣去學,最終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