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慧
(四川省西昌市高枧鄉中心小學,四川 西昌 610000)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笔墙逃l展的主方向,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飛速發展,教育的整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深層次矛盾不斷顯現。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已成為改革深水期亟待解決的問題。相比收入分配不均的現實,大部分人更不能接受子女得不到優良的教育,他們普遍將子女教育視為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途徑,于是導致許多地方出現了“擇校熱”和“空心校”的現象。從短期來看,易引起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穩定,從長遠發展來看,勢必會制約發展的總體步伐。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正確處理政府、學校、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提高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建立政府與各類社會組織分工協作、市民廣泛參與的教育公共服務新體制。
涼山地區目前有各類中小學XXX所,在校生達XXX萬余人。其中,西昌市中小學有XXX所,占總數的XXX%,學生人數約XXX萬,占在校生總數的XXX%;全市共有XXX所學校被評定為“省級示范性學?!?,占總數的XXX%,且這些學校均處于城區。
一是教育體量不對等造成城鄉之間的差異。目前涼山州一半以上中小學都地處市、縣的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更是集中于經濟發展好、基礎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的城區。一方面,近年來隨著西昌市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教師涌入城區,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集體“投奔”城區學校的情況;另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造成了城區“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愈演愈烈。
二是資源投向不平衡造成學校之間的差異。同時期同一地區不同學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注不同,得到的各種發展資源也不相同。一方面,各縣區政府為了確保其重點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影響力,在人才、物力、財力、精力上往往會給予重點學校較大的傾斜,這些學?;A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完備,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中心、餐廳、宿舍、體育館一應俱全,導致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紛紛涌入重點學校。另一方面,涼山州目前還有XXX多萬中小學學生處在農村,這些地方得到的教育經費投入不及城區,教師福利待遇較差,學校建設上較城區學校有很大差距。且目前的特崗教師制度還未完全發揮出優勢,一定程度上很難吸引人才,進一步加劇了強校更強、弱校更弱的局面。
三是民辦教育投資不科學造成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中小學學校要實現現代化教育,就必須要有必要的資金和基礎設施做支撐,公辦教育資金的不足給民辦教育創造了切入機遇。但與此同時,民辦教育因缺乏科學的統籌和合理的規劃,出現了民間資金盲目投資建設的情況,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民辦學校因投資者教育理念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的旨在把教育當作賺錢的產業,沒有把全部心思用在研究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律上;有的把教育當作造福一方的公益事業,著力打造使學生成長成才的學習氛圍。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機制,積極擴充優秀人才。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進一步完善科學配套的考評激勵機制,通過優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氛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科學合理的政策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之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放在教學上。當前,中小學教育側重的是基礎教育,教師首要任務是傳授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過多的教學教研成果任務和職稱壓力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師們的精力。壓力大、責任重與收入低、待遇差的現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許多優秀教師因此而離職。加之,要評定等級就必須要有資格證書,而這些資格證書的取得并沒有統一的硬性標準,無法排除人情因素,因而使得資格評定不夠嚴肅。教師隊伍必須要堅持唯才、唯德的標準,在這個教師收入主要靠工資的年代,提升教師福利待遇是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類似政府公務員穩定增資的工資體系,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鄉村中小學缺口多的專業教師,開辟教師入職錄用綠色通道,在“把門檻”的同時多增加編制;在教學研究,論文發表上不作剛性要求,減少非教學壓力;利用新聞、電視、微信平臺等主流媒體,在學生開學、放假、“教師節”等重要時機大力宣傳名師“桃李滿天下”的光輝事跡,不斷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生活上有甜頭、事業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勁頭,讓優秀人才想干、能干、干的長久。
二是科學統籌合理規劃,靈活配置優質資源。對于教育主管部門,要善于合理整合規劃資源,將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有機結合,在現有的中小學校地理布局前提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有序管理和配合,讓取得民辦教育資質的機構或個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同時,合理引導規劃民辦教育地理位置,達到布局相對均衡。進一步規范監管民辦教育市場,使其少關注經濟利益,多關注學生素質,努力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參與、社會認同”的局面,以此緩解鄉村中小學公辦教育辦學的壓力,彌補弱項短板;利用重點名校教育師資力量強大的優勢,與鄉村中小學構建聯合“作戰”、聯合教學的新型模式,教師工資待遇構成上加大鄉村任教補貼比重。在教育部門的統一督導管理下,讓優秀教師隊伍流動起來,實行崗位交流任教制度,學期結束時,城區教師每幾年到就近的鄉村中小學任教幾年,鄉村教師每幾年到就近的城區學校任教或任助教,逐步縮小教師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使鄉村中小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每個城區學校要與一個或多個鄉村學校建立對口教學援建關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必要的師資和物資上的幫助。
三是積極營造公平環境,合理分配優良生源。一般學校中不乏能力出眾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的教學骨干,且教師普遍對優良生源有好感,在同等條件下,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教學骨干因此而“投奔”重點名校,使得原本不均衡的情況愈演愈烈。因此,在生源分配上,教育主管部門要敢于摒棄“功利思想”,制定科學合理的入學政策規定,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法治代人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干擾,讓一般學校和重點學校在生源上能夠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實現學生“劃片入學、就近入學、志愿入學、調劑入學”與學?!罢{控招生、需求招生”有機結合的教育格局,進一步減少教育行業的“微腐敗”行為,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統一、協調、規范、公正、平等的辦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