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慧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賈塘中心小學,寧夏 中衛 755201)
前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學中比較受語文教師關注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也在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但是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學中尚存在不少問題:教師主導課堂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閱讀教學內容不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引導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限制著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在消磨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很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要點。
小學教學不同于高年級教學,學生學習能力尚處于構建階段,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而且往往尤為考慮學習的興趣,教師如果忽視學生接受能力,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效果很難提升。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考慮學生對于閱讀內容有沒有能力把握,教學方法是否適合當下的課堂。小學五年級已經算是小學高段,學生語文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學習能力也有一定提升,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先對班級學生語文能力有全面了解再進行課程設計,語文教材內容恰好就很符合學生接受能力,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保持與教材相近的難度,以免使學生學習興致受挫[1]。比如在學習下冊《晏子使楚》一文時,教師通過對班級學生語文能力評估,覺得教材學習要求相對簡單,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增加難度,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翻譯文言內容,對于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再進行重點講解,保持課堂上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動力的保持是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工作內容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借助各種應用手段提高課堂參與度。比如在學習下冊《猴王出世》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石猴出生的視頻短片,或者鼓勵學生開展一場語文話劇,表演文中的那一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后在課堂閱讀中結合課文多向學生提問,猴王出世后為什么成為美猴王了?你覺得猴王有哪些品質啊?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教學中,突出一點就是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同時提高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增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一些情景模式,激發學生思考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結合教學情境與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經歷更加準確地把握閱讀中的思想內容,再結合相應的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2]。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長征沿途經過的艱險地域以及相關的記錄短片,使學生感受到長征路途遙遠,艱難險阻,八路軍戰士面臨困難時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以及毛主席對于長征勝利的積極樂觀態度,使學生對詩詞中的內容和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在面臨困難時做過的努力,進一步感受堅持不懈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把握更為全面。
課程改革之后,教師逐漸重視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堂更應該是以為學生為主,教師作為引導者,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將課堂閱讀時間更多留給學生,教師通過布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鼓勵學生互相討論,讓學生先自行解決,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改正不足的地方,重點關注沒能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對文章了解更加深刻[3]。
比如在學習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教師先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如課文段落結構、課文中心思想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閱讀,并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課文閱讀完后相互之間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隨后教師結合課件講述課文的構架、生詞好句之類的,并對問題進行解析。這樣學生就可以先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一些理解,通過教師講解后,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內容重構,不僅自己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對課文的掌握更加深刻。
語文教材中本身就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教師要善于發掘,比如很多課文都會帶有閱讀導論和一些內容簡介,這都是語文知識點,同時課文中很多好詞好句和優美段落,對于學生文章寫作都很有幫助,教師要帶著學生一起欣賞課文中的意境美、字詞美和思想美,幫助他們培養文學修養;同時,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如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伊索寓言》之類的經典文學,鼓勵學生做好字詞句章的摘抄,作為自己語文知識積累的一種,而且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堂閱讀討論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
結語:總之,在小學五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尤為注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這是語文學習的奠基工作,對于今后學生語文學習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借助信息技術助力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師生互動構建高效的學習過程,最后通過課內外加強閱讀增進知識積累,以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