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林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1400)
民辦高校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其辦學質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對于民辦高校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民辦學校中的生源素質也決定了其管理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應該重視民辦高校管理工作的實施,并且實施一系列相應措施[1]。
在民辦高校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通常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缺乏明確認識,也不能理解其重要性,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說教為主,這種方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同時在實施管理時對于生源的整體素質的認識也存在盲目性,一味運用開放管理策略,這種方式的使用造成了學生缺乏有效約束,學習氛圍不夠濃厚,進而使管理工作難以有效實施。
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它們缺乏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因此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多數是聘請在本校畢業的一些學生,但是這些學生中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知識教育,在對學生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在這種狀況下輔導員的素質、能力不能符合管理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開展學生管理過程中,輔導員的個人素質有待提升。
在民辦高校的管理之初,對學生管理時,其模式只是參考高校經驗,管理體質相對而言還不夠系統、成熟,在觀念上還存在一定滯后性,將管理工作劃分到團組織范圍中[2]。這種觀念的錯誤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會產生一定阻礙作用,并且在很多高校中還存在管理和教學脫節的現象。
就民辦學校的學生管理來講,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對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充分認識與了解,將學生作為管理中的中心,這就需要教師在管理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有充分認識與了解,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到發展,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貫徹到整個管理過程中,其次,教師在管理中應該具備一定的民主意識,在制定每一個決策和規劃時,都能詳細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要,加強和學生的日常溝通和交流。當涉及到和學生相關的問題時,應該讓學生更多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教師在過程中起到引導和監督的作用,一方面讓學生在被管理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民主與平等,另一方面得到教師更好的指導,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會對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考慮到教師以及學生的特點,以此來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完善過程中應該注重其靈活性到的發揮,使本學校的宗旨和特色得到凸顯。在此狀況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得到較為有針對性的發展。而在實際管理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對原有的管理機制進行調節。就當前管理情況來講,多數高校在管理中都采用統一、固化的模式,由學生到輔導員層層遞進,這種管理方式呈現自下而上的特點,較為系統、有序,但是層層相壓,學生在被管理過程中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應當給與基層管理者更多的權利,注重對基層管理者積極性的調動,實現管理體質的創新,制度不斷得到完善。其次,注重輔導員與任課教師交流機制的建立,在管理中和任課教師額溝通和交流會加強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認識與了解。最后,注重輔導員與家長交流機制的建立,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輔導員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好的實現家校共育。
就當前民辦院校的學生人數來講,在學生管理中單純依靠輔導員難以達到較好效果,對于高校學生來講,他們在此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遇到困難時能夠獨立自主的思考和解決[3]。因此教師可以將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下放給學生,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自主能力會影響下會產生對管理工作中一些相對教條、形式化的內容產生不滿,為了使學生管理工作成果得到凸顯,加強對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引導和規范十分必要,而在對管理隊伍進行建設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量。一方面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能夠從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滲透管理工作內容,這樣才能使他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在實際管理中,也應該對學生管理人員實施一定的獎懲制度,促進管理人員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升,在獎懲機制的激勵下,管理人員才能更有效的開展管理工作,促進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效性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梢蕴嵘芾砣藛T的工資待遇或者是福利待遇,吸引一些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加入到管理隊伍中,提升學生管理的質量。
總之,在民辦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學生情況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有相應認識與了解,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實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