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姝
(江西省貴溪市塔橋中小學,江西 鷹潭 335400)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揭示在概念之下的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也是數學思維與方法的載體。因此抓住概念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程度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
有關教學策略的制訂,要把握好概念的生成過程,這就涉及概念形成與概念同化,這是學習者生成概念的兩種基本途徑,前者是用定義的方式直接揭示關鍵特征,即告訴學習者擁有這些特征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而后者是通過實例分析,發現一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即告訴學習者通過總結同類事物的特征,就可以知道同范疇內具有這類特征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比如,在從平面幾何向立體幾何過渡階段,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長方體。這個時候就需要從概念同化入手,引導學生觀察粉筆盒、文件盒、書本等,初步形成長方體的淺顯認識,緊接著從棱、面、頂點等基礎概念出發,通過總結長方體的特征,讓學生一般性地認識長方體,就不能用概念形成的方式,通過定義的方式生硬地灌輸長方體概念。
小學生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能夠促進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從而主動地投入到概念學習中。聯系實際教學漸漸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在新課改后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和使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對概念的認知是模糊的,在遇到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時還會產生畏難情緒,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能夠降低學習難度,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概念的掌握和理解,還能讓學生將概念運用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百分數的認識》這一教學中,教師可舉例:“女生占全校學生40%,今天班級的出勤率是98%”。讓學生對百分數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隔壁班級的劉老師籃球玩得非常棒,他進球的幾率是90%”。學生會聯系實際思考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在百分數的概念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和生活常識,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認知,幫助小學生構建數學概念,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效地學習。
數學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可以充分應用現代科技,將原本抽象的概念,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教師在課下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多媒體相關知識,這樣在教學時不僅能夠節省寫板書的時間,還可以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應對要講授的概念知識進行研究,進而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課件。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展示在課件中,如紅領巾、自行車等,在展示完這些內容之后,再給學生講解三角形的定義。之后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實踐,給學生幾根木棍、幾瓶膠水,讓學生做出一個三角形,觀察它是否能夠扭動,結果學生發現三角形不能扭動。然后教師讓學生粘一個四邊形木架,觀察它是否可以扭動,結果學生發現四邊形可以扭動。教師再讓學生在四邊形中間粘一個木棍,學生發現這樣四邊形就不容易扭動,從而三角形的穩定性就很容易被理解。
數學概念非常抽象,小學生思維水平發展緩慢,在理解與掌握概念時存在一定難度。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選擇直觀操作等實踐活動形式,適時為學生傳授概念。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特點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對于概念教學來說,要避免停留在感性認識的表面,當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知后,教師應知道他們及時抽象、概括觀察到的事物,并將數學概念本質屬性揭示出來。這樣學生感性認知會出現質的飛躍,轉變為理性認知,內化形成概念。如數學空間初步認知,在線段、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等概念與特征上,都顯得非常抽象。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概念學習效果,可以采取演示與操作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數一數、找一找、擺一擺、畫一畫、拉一拉等過程中感受概念,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概念,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概念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實際特點,不斷對概念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課堂上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逐步了解概念的本質,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所掌握的概念知識。這樣學生學習成績才能實現提升,為今后的發展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