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麗
(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中學,云南 瀘水 673100)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已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技能。多媒體技術能夠在視覺、聽覺上給學生帶來音樂的多方位體驗,學生的思維也會跟隨著多媒體多展示出的內容深入思考,產生共鳴,還能提高課堂水準。所以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運用多美技術與初中音樂教學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本文將主要分析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升級課堂,目的在于教師通過這種手段讓學生在初中音樂課堂中享受音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在之前的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口頭傳唱或者播放音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歌曲中的內涵,而且只通過聽覺讓學生鑒賞音樂難免有些枯燥沉悶[1]。即使學生年齡有限,生活中大部分不常接觸音樂,或者是不常關心音樂文化知識,如果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在有限的課堂上進行音樂藝術賞析,那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音樂的魅力,慢慢學會鑒賞音樂,提升音樂審美。
比如教師在介紹常見唱法時,利多媒體技術分別介紹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可以展示出三大唱法的演出圖片,提問學生歌手在這三種不同唱法的表演中神態表情上的不同;接下來還可以提供文本資料再深入介紹發聲三種唱法的技巧、文化背景等;教師也可以播放相應表演視頻讓學生自行觀賞,播放完畢之后開導同學們進行討論三種唱法的代表歌曲在表演風格、表演場合有什么區別。再者,教師也可以深入介紹三種唱法的社會背景的主要風格。這樣學生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之下,主動思考問題,擴寬知識面和形象思維能力。比如在介紹美聲唱法時,教師可以加入中文歌詞帶領大家賞析帕瓦羅蒂演唱經典曲目《安魂曲》,引導學生主動在視覺和聽覺上體驗這一首曲目的主觀感覺,思路隨著歌曲進音樂世界,偷人思考一個歌曲背后所要傳達的意義。教師可以在觀看之前提出一些問題:“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歌曲分為幾個樂段”“歌曲由那些樂器演奏而成”,學生會跟隨著畫面,在仔細聆聽中尋找答案。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通過多媒體詳細了解相關音樂知識,不知不覺中提高音樂鑒賞水平。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學生在初中學習生涯中不僅要學習主科知識,也要接觸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相關的樂理知識以豐富自己的閱歷。有一些學生是真情實感地對音樂感興趣或者未來想從事音樂方面工作,為了能夠在專業上給予更多的幫助,利用多媒體技術全面專業地進行知識講解,而且在初中音樂教學課程標準有要求學生掌握相關樂理知識[2]。
教師在授課利用多媒體在幻燈片上展示一些常見的專業術語,如音色、音調、音階等,進行簡要介紹,再在幻燈片上展示五線譜,介紹音階、也可以播放音頻動畫,讓學生聽聲辨認不同的音階字幕,接著還可以引入常見的音符、和弦等圖文知識。在學生認識完之后教師可展示出與一張完整的五線譜來提問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一張完整的五線譜一般都有節拍、不同音符、不同強度的表示符號,教師可以提問考察學生對于有關符號的掌握程度再決定接下來的樂理知識教學進度。教師也可抽查學生根據樂譜上的節拍來打節奏。
學生在初中是發現特長領域的最好時機,所以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在創作力培養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培養想象力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兩點直接關系著音樂創作水準。
例如,學生學習八年級上冊教材《讓世界充滿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有關表演視頻或相關圖片,提出問題: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什么?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也可以請同學來演唱,并自主配上有關肢體動作。教師也可以趁著學生投入的狀態,提問學生“如果是你,你將會如何作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創作或是歌曲改編,目的不在于創作結果有多成功,而是在多方面感官的刺激之下,學生受到啟發,靈感突現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思考探索,不斷提升自我音樂素養,慢慢培養音樂創作能力;除了歌曲創作能力,教師也可以適當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創作能力:比如在準備歌唱類比賽時,教師可開導學生集思廣益,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于選歌和舞臺動作上的想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
總結: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重要教學手段。與傳統板書式教學相比多媒體技術更加靈活,學生能夠更直觀的領略音樂藝術的魅力,也可以在多媒體授課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陶冶情操。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多方面多角度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讓音樂成為學習中的治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