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赟 李曉燕 李相臣 馬爍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在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邢臺市啟動了以產業升級動能轉換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模式,這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思想品德高尚,又要具備更高的創新創業能力。邢臺市近幾年出臺多項政策吸引創新人才,以提升該市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因此,邢臺當地高校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雙創型”人才,不僅是國家與社會賦予高校新的歷史重任,是高校教育之根本,也是解決當地高校創新型畢業生就業問題和助力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
當前,邢臺各高校大都十分重視人才德育工作,以多種手段和形式開展德育工作。以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首組建成立了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積極探索高職德育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現實中大多高校德育效果往往表現不佳。在邢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影響德育發揮更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社會不良風氣的蔓延以及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缺乏辨識能力的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和信息的侵擾,嚴重影響了德育效果,課堂德育效果難以持續;破碎的家庭成員關系、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的經濟狀況惡化等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使得學生難以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的德育教學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對教學內容不太感興趣,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存在一定困難。
以立德樹人為本的邢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
學校、家庭、社會是人才成長成才的主戰場,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創新性人才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動態結合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生活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需要。只有發揮學校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動態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同時才能使得我們的人才培養落實到實處。用人單位要肩負起人才的德育繼續教育工作職責,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德育場域,實現人才德育教育全方位、全時間、全空間、全過程的大德育格局。
學科德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直接體現,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邢臺各高校不僅要發揮德育類課程的教育引導作用,更應該把“教學與德育相融共生”作為高校德育工作應有生態。要從“德育學科”轉向“學科德育”,充分發揮各學科各門課程的德育功能,突出教學的育人價值。建立由德育學科轉為學科德育的大德育體系,對于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從“做題”“做事”向“做人”的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各高校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發揮思政課作為德育主陣地和主渠道的作用。這就要求高校要改變單一的說教形式,積極探索系統性多樣性的教學方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雨課堂、學習共同體、微德育課堂等新形態教學模式不斷涌現。教師要將德育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進行整合,做到人才培養與德育育人有機統一,要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課上課下、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等教學形式齊頭并進。通過建立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開展課內課外的學習和實踐,使得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資力量在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起到關鍵作用。各高校應當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德育師資隊伍結構。在不斷提升本校校內德育師資理論和教學水平的同時,積極邀請或聘請校外道德楷模、創業成功人士走進校園,與學生開展面對面零距離交流。其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將對青年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示范引導作用。只有通過吸納校外導師充實高校德育師資隊伍,發揮校內外德育教師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發揮高校立德樹人的育人作用。
德育是隱形教育,高校在人才培養中很難通過某一具體課程成績來定量評價其德育效果。因此,高校在建立健全其德育評價機制時需要考慮到多方因素。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德育的總體目標和德育工作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本校德育工作進行督導評估。建立和完善學校職能部門和校系班三級評價機制,加強德育管理評價的督導性。實行多維度評價體系,建立激勵創新的德育管理評價機制,激發青年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注重建立健全由行業企業、用人單位、學生家長等第三方深度參與的德育評價機制,深挖第三方德育評價機制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