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北陵山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小學時期的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老師只有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考、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調動學生的參與度,進而養成團結協作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的實施十分必要,因此,從哪些方面開展多元化教學是老師需要切實思考的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較為簡單,大多為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多是被動式的學習,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較少課堂互動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單方面講解教材的內容,缺少課堂互動,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盲點,缺乏學習的著手點,從而致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多元化”這個詞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尤其是經濟和文化領域,它的廣泛定義即任何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組合。在一個專業環境里保持多元化就意味著更多、更好。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社會、經濟等發展的關鍵性推動力量。把多元化學科知識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是必要且有益的,同時,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我相信,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打破傳統教育制約機制,避免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各學科領域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和方向。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自身能力和視野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意識較弱,難以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懂教師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并在自身的頭腦中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前幾分鐘使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的氛圍。問題的設置應當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展開,以此起到啟發學生的目的。通過問題的引入,教師還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從而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方程知識的講解時,可以在課前先制定導學教案,為學生設置一些與方程知識相關的問題,如:“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嗎?”“你知道什么是等式嗎?”“你知道方程和等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嗎?”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就能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對知識點也能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為了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講,這樣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并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1.設置分層作業。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分層作業就是把過去同樣內容、同樣標準、同樣模式、同樣分量的作業改為A、B、C三種難度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例如學習長方體的相關知識以后,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練習:A求幾個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B求由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新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C研究這幾個圖形如何組合表面積最大(小),有什么規律?這些作業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一段時間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實現彈性作業。
就是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先向全班學生提出一種共同的最低層次的作業要求。學生在完成這個基本作業要求的前提下,無論在作業的數量、難度,還是在完成時間等方面都允許他們有一定的彈性。彈性作業的最大特點是教師對不同學生完成作業的數量、難度和時間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它實質上是一種自主性的開放性和作業體系。如對班上學習能力強、資賦優異的學生,可以給他們進一步充實作業;而對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完成最基本的作業要求即可。真正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課堂提問是目前常見的教學方法,如何增強提問的有效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提問的過程中,要避免問題的冗雜,應將課本和實際相結合,問題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設置的問題的難易既符合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考后,都能回答出不同思考方向的答案才是最終的目的。這個過程是激發學生信心,產生一定成就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科學的評價和激勵的語言暗示,這樣對于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方面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契合點,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
多元化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它包括多媒體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教學方式的豐富性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配合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