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俊
(瑞金市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500)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而美術作為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受到更多人的熱愛。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學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做好美術教育更是改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全面而健康的發展。但在中學階段,美術并未被設為主要課程,家長和老師通常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留給美術課程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更嚴重的是,部分學校僅有的美術課還被主科課程占用,導致學生沒有機會接觸了解美術藝術,同時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也比較低。因此,本文將針對中學美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提高中學美術教學有效性。
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的當下,很多教師認為成績才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這一點不言而喻,但是美術教學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校一味的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忽視學生的精神生活的滿足,將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進而影響文化課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對枯燥的學習生活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的美術教學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準確的教學定位,學校應充分認識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美術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美術教學貫穿于各學科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探索,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切忌偏離美術教學的目標[1]。
我國教育整體發展呈現不均衡的特點,各地區教學條件,軟件硬件設施呈現出巨大差異,師資力量也有所不同,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制約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很多美術教師自身不注重美術教育,除去外在的基礎設施等原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表現出不積極的工作態度,只將學生看作是工作對象,單方面傳授,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盡到了責任,其實不然,教師應熱愛學生,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缺乏與學生互動的能力,不會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顆粒無收”。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老化,課堂教學流于表面,將嚴重影響中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我國美術教育與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相差巨大,美術教育呈現方法死板,內容單薄,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力。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盡管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認識到這些問題,開始注重更新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沒有得到落實,理念與行動出現嚴重偏差,形式主義嚴重,很多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略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和喜好,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無法個性化全面發展。由于一些教師對課前準備只是流于表面,僅僅簡單的進行備課準備,對學生完全不了解,導致中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無法提高[2]。
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樹立起重視美術教育的思想觀念,教師應認識到學好美術對學生日后發展的重要性,重視文化課程的同時,應增加對美術教學的重視,加大對美術教學的資金投入,購進相關美術教學需要的設備器材,為教師定期開展培訓,提高師資力量和教師的綜合素質,注重教學制度的更新。同時,還可以設置評價機制,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教師間相互評價,也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這樣讓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接受批評,共同享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評價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評價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因此,對于中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加大教學投入是關鍵[3]。
輕松的環境更容易讓人放松下來,而美術作為一種藝術,美術課程應處于學習和娛樂之間的一種實踐,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輕松的學習,在傳統的美術課堂,通常就是教師拿來作品讓同學們共同欣賞,或拿來一個物件,簡單的講授基礎畫法,讓同學們自由發揮,學生也只是一味的接受,毫無思考。在現代教育發展下,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美術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并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美術教學的有效性[4]。
教育學生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任務,但現今很多家長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權交給學校,這樣也是不利于學生發展,學校應建立學生、家長、教師溝通的平臺,經常性的傳遞給家長學生的在校表現,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如此一來,家長可以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教師也可以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有利于提高中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美術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學校應注重美術教學,教師應注重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好、更有效的接受美術教學,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成為國家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