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江西省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高校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層次人才和科技信息的聚集地、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交融的地方。高校校園治理的隨著世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校的不斷改革,高校的治理不應在視角狹隘。治理的對象除了校園的在校學生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還應包括來自社會各方的影響。許多學校的防范對策,缺乏實效性已經不適用于現代高校,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現代高校校園治理我們應結合相關案例,系統地審視,分析治理策略,更好的認識校園安全危機并進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整個社會和人們的思想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學生的個性更加獨立,開放。我們應該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大視野,從非傳統安全視角看待校園的治理。近年來發生的大學校園典型安全事件和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中的新提法充分說明,校園安全治理具有非傳統安全的多元性和復雜性等特征;將作為社會安全重要組成的校園安全納入非傳統安全中,把校園安全治理置于一個更廣更深的維度,而不再局限于校園本身考慮其安全治理,這將有利于創新思路和方法,深化平安校園建設。
學生會是學生自我管理的組織,由于其管理的事務繁雜,對加入學生會的學生和對學生會工作考核不科學,許多人帶有個人目的進入學生會管理組織,他們缺乏服務意識,缺乏主體意識,缺乏民主環境,導致學生會也是亂象百出。近段時間,諸如大學學生會充滿“官僚氣”的干部任命公告,低年級學生會干事不能直呼主席為學長,社團成員自己因寫錯領導名字被要求抄寫50遍的新聞報道屢見各大媒體。一時本是為了服務同學的學生會、學生組織成了“小官場”,給社會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著實令人震驚。
目前,由于社會的變革。大學生自身思想的不成熟等因素,校園文化中的高校亞文化有了漸趨平庸化、世俗化的趨勢,這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視角多元化,文化選擇多樣化,從而使他們的價值觀受到不同群體文化的影響而趨向多樣化。高校亞文化的多元化取向使高校主流文化受到沖擊,高校不良亞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導致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與失范。第二,易造成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價值取向紊亂,道德意識弱化。第三,會誘導大學生形成犯罪人格。高校不良亞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直接而深遠。高校不良亞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隨著不良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得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再加上實用主義的盛行,使得高校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較疏遠和庸俗,人際關系商品化、復雜化。第二,一些品味不高,質效不佳,消極頹廢和玩世不恭的人生信條使得校園充斥著不思進取的頹靡之風,對于大學生來說了解知識和信息不僅僅依靠家長和老師,更多的是依靠互聯網、電視、電影來獲取外界信息。目前,網絡、影視等媒體己成為大學生認識外部世界,獲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因此,網絡、影視等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雖然大多數影視作品都能很好的表達積極的精神,但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影視文化達到不軌目的,嚴重影響高校亞文化的發展,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不成熟,極易受這種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各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主要領導要將校園治理建設與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文明校園創建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工作,著力推動校園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校園內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確保加強校園治理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互促進,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及其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
沒有學生就沒有學校。學校治理過程中,必須采取合適的模式積極吸引學生對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從學生角度講,參與學校校園民主治理首先應從廣大學生中開始,當然實行學生普遍參與是不現實的,我們提倡以學生會為主導、學代會、學生事務管理委員會為校園民主治理參與組織的去精英化參與模式,加強學生對學生會的滿意度評價及監督。一個高校學生會組織參與治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這個學生會組織的參與能力、落實政策能力相關。學生會組織的積極有效參與及貫徹落實相關治理措到學生們中去的能力將有力地推進校園治理水平的提升。學生會組織參與校園治理能力與高校自身校園民主治理能力高低相相成。理能力就隨之越強。有科學的制度,還要有高效的執行:有嚴謹的設計,還要有高效并富有創造性的落實。
亞文化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是客觀現實,我們不能采取壓制或漠視的態度,而應積極應對及時引導。一是要努力發掘校園亞文化的積極因素。對于那些符合時代發展方向,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良好個性培養和健全人格塑造的校園亞文化要大力弘揚,讓其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二是要加強對亞文化的引導,將主流文化滲透到亞文化中去,大力對亞文化的改造。三是要努力改造、合理疏導不良亞文化可以對部分不良亞文化現象實行“個案化引導”,引導不良亞文化向健康亞文化方向發展。
現代高校校園治理應秉承參與多元化、議事民主化、互動規則化的理念,它的核心是多主體共同治理、學生自治、平等協商、以及規范性互動,在現代大學制度的建構過程中要不斷完善體制改革,培養并扶持學生的主體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和自治能力,建立多元主體間彼此認可的交往規則:同時,充分發揮各治理主體之間的效能,承認治理主體特別是學生主體的合法角色并加以科學引導,把一切積極因素整合到共建美好校園的目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