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關鍵地位。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獲取豐富的知識,對其個人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面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真正掌握。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合理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許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未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而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簡單地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難以真正掌握英語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繼續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不僅無法提升教學效果,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閱讀材料的選擇不夠恰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所選用的閱讀材料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難以體會閱讀材料的內涵。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往往傾向于選擇與教材內容相似度較高的文章,或者是國外網站上的一些新聞報道。然而,這些文章往往存在大量重復的單詞和句型結構,缺乏足夠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章內容,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和信息。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再次,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講解單詞、詞組等基礎知識。然而,由于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容易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盡管教師能夠完整地呈現教材內容,但由于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一些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感到乏味,難以集中注意力。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關注教材內容的講解以及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許多家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相應專業知識等原因,往往難以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的真正含義,因此很難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最后,教師過于注重應試教育。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等。否則,學生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心理。
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關注的重點。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對其未來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其閱讀能力不僅影響學生在學科考試中的成績,更關乎學生未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獲取、跨文化交流以及國際視野的拓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如詞匯、語法、句式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等,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詞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理解不同的語法結構,增強語言邏輯思維;接觸多元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這些能力的提升,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至關重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扎實的英語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詞匯教學,讓學生掌握高頻詞匯和短語的用法;通過語法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結構和語法規則;通過閱讀技巧訓練,指導學生如何快速獲取文章主旨、細節信息以及作者意圖。只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知識,才能有效提升其綜合素質。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如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寬視野,實現全面發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英語閱讀能力,還能在思維、情感、文化等多個方面得到綜合提升,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總之,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教師還需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利川市忠路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