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凈峰中學,福建 泉州 362100)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不管是教學目標的設定,還是教學方法的應用,通常都是以大部分學生為基礎的。其中“一刀切”等無差別的教學模式非常普遍,而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很多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或學習能力較差,往往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還會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限制,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發揮,從而對其學習興趣造成消減,降低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因此,針對差異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當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設計能夠對課堂教學活動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課堂調控,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教師在具體教學當中,應該認識到學生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不應該以同一目標去要求所有學生,要保證教學目標及內容的兼顧性,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其教材當中含有大量的練習題和例題,其中不僅包括具有較強基礎性的題目,還涉及一些拓展性較強的題目。因此教師在對題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目標。例如,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其將基礎知識扎實掌握即可,對于中等生,則應該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接觸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題目,而對于優等生,則應該多接觸深度較高、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題目。通過這種差異化教學目標的設定,能夠使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對課后作業進行科學的布置,能夠使課堂教學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作業的布置通常都會將難度和數量控制在中等生的接受水平,但卻并沒有考慮到這種作業設置方式對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優等生會覺得作業難度過低,無法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的提升,但又不得不完成,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時間造成浪費,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于學困生來說,中等生水平的作業,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數量較大,其往往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去完成作業,但又無法保證作業的完成質量,甚至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往往會選擇抄襲他人的作業這樣并不能將作業的鞏固效果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應該對差異化教育加強應用,對于作業的設置可以分為基礎作業、強化練習以及難度作業三個層次。學困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礎作業,通過基礎練習,使其學習基礎得到不斷的強化,而對于中等生,可以為其布置適量的基礎作業和強化練習,對于優等生,這要保證作業的鞏固性和探索性,使其在鞏固所學的同時,通過難度作業實現思維的有效開拓。而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的過程中,需要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進步情況加以關注,并對其加強鼓勵,對于普遍存在的錯誤,通過講解以后,可以對類似題目進行反復的布置,使學生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彌補,而對于優等生,應關注其解題的靈活性,盡可能的選用多解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
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還應該針對教學評價進行差異化設計。例如,在課堂教學當中,學困生在回答問題以后,教師應該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其進行鼓勵,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心態加以肯定,即使問題回答的不對,也不應直接否定學生的努力成果,應該通過科學的引導,使其認識到其中的錯誤,并幫助其改正,從而為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而對于中等生,在回答問題以后,教師應該對其優缺點進行評價,即哪些思路和方法是正確的,值得提倡,但其中的錯誤也要及時的進行改正;而對于優等生,教師應該對其加強引導,使其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探索,在教學評價方面應該運用嚴謹話語,要求優等生要戒驕戒躁,虛心學習,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3]。
綜上所述,將差異教育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當中,能夠使該學科的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間的客觀差異保持重視,通過差異化教學設計的有效落實,使數學教學設計能夠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