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良劍
(貴州省道真自治縣蟠溪小學,貴州 遵義 563500)
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作文教學要注重小學生的情感表達,寫作素材要來源于現實,體現真實情感。小學生年齡尚小,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寫作素材,作文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很大挑戰難度的,大部分學生在寫作訓練中經常會出現意識里空空如也的狀況,不知道寫什么。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提升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興趣,采用生本教育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進步,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綜合素質。
魯迅先生說:人必須有創造思維,有了創造力,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而一切創造都來源于生活,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小學生作文教學中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僅僅靠提升寫作技巧為寫作而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打折扣,教學效率必然得不到提升,教學質量更無從談起。所以應當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盡量貼近生活,用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感描述內心情感,平易近人的作文未必平淡無奇[1]。
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在傳統教學中漸漸忽視了人文價值的培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能體現豐富多彩的情感,沒有感情的作文僅靠標準的語句語法是不能寫出優秀作文的。新課改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注重人文理念的傳授,讓學生的作文發自內心才能更好的表達情感[2]。
由于小學生心智稚嫩、缺少人生經驗,可以通過多途徑的閱讀方式了解更多社會知識和人生道理。但是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導讀訓練,使得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缺乏素材,局限的寫作思路讓學生的想象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寫作靈感,只有強化閱讀訓練,積累更多的經驗,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寫作水平。現在社會是信息時代,各種電子書、多媒體教學、圖書角等都可以補充課本的閱讀量。
在當代教育中,運用升本教育觀念,可以開闊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寫作樂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生本教育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文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那么,如何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認知能力有限但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必須要心平靜氣,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了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他們喜歡的教學方案,增強語文知識的靈動性、趣味性,增加學習興趣,才能促進寫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共同作用下捕捉音樂、動畫、圖畫中的各種寫作素材,從而讓學生產生寫作靈感,激發創作潛能。也可以通過觀看經典電影,寫觀后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發揮生本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學習意識,有利于語文作文教學的順利開展。
當代教學中,教師會通過大量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閱讀大量優秀文章,積累寫作素材,見多識廣,通過大量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觀,讓思想得到升華,還可以培養語言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提高文字的表現力。教師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選取喜歡的書籍和文章,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喜歡故事性強的文章,那么教師就可以設置童話故事、英雄人物傳記等各種趣味的閱讀材料通過寫觀后感的形式,提升學生情感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那就推薦尋寶、科普、偵探類書籍,讓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書中描述的故事情節,能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3]。
想要提升生本教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就需要培養小學生將生活實際與寫作相聯系的技能,引領孩子們親近自然,體會實際生活,將所聽所見轉換成獨特的感想,將具體事物變成生動文字表現在書面上。從而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寫作樂趣,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描寫春天的寫作方法時,就需要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美妙的事物,發現春天的痕跡,從而讓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寫作內容的創新,保障學生寫作題材的新穎性和內容的充實性。
生本教育提出,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自我修整的過程中得到表揚和鼓勵,培養自信心。通過自主批改作文,能夠有效地在批改作文過程中發現他人的不足,映射到自身寫作的不足,可以在指出別人缺點同時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不斷修改和被修改的體驗中感受到進步的快樂,讓童真和天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并增加成就感。
綜上所述,未來生本教育的推廣應用將會對小學生教育帶來突破性的改變,小學生不會再苦于應對作文。注重生本教育,寓教于樂,有了豐富的思想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寫作能力會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