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初中學生的大腦與心理發育都不健全,存在著明顯的偏激、魯莽和過激行為,自我管理能力差。初中生對外界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愛模仿,因此辨識能力差,無法做出價值判斷,極易自毀前程。比如未成年少女離家出走見網友后被拐騙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大多是心理叛逆和認知能力造成的;再如現在流行的非主流發型,紅、黃、藍、綠妖艷至極,當然,這是個人選擇問題,但也需引導教育。所有這些,在初中生家庭管理缺失情況下,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進行德育教育,采取以學生為本的德育教導模式,積極轉變學生觀念,督促學生改正。班級是學生的班級,也是師生間交流相處的班級。班主任應該多與學生交流,以身示范,加強德育工作。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的班主任重視德育教導,但是在實踐當中也存在問題需要大家予以重視。
1.班主任理論水平限制。德育工作并不是簡單的說教,如果缺乏教育理論的支撐就是海市蜃樓,徒有虛名。個別初中班主任在完成本職教學工作后就開始游戲玩樂,遠離書本。在開展德育班會時,只明確該做與不該做,毫無理由,問起理由只說那樣做不道德,至于什么是道德與非道德自己也說不清。試想,學生又怎會明白呢?現代網絡發達,班主任可在線閱讀《班主任工作手冊》或《錯誤與人生》之類書籍,豐富自己,做到德育有根據,說話有來歷。
2.班主任對德育內容認識落后。現代德育內容并不是單方面道德層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某些班主任簡單地歸納為道德認識上的對與錯,殊不知,道德認識只是思想層面上的,誰都明白高速公路翻車撒下的物品不應哄搶,可還是熱火朝天裝載,所以,一切德育都應以“行為”為最終目的,在生活實踐中帶給學生更多的感悟。
3.班主任對“違德”行為視而不見。成績優異的同學往往都是備受關懷,小錯誤可原諒,大錯誤只做批評。比如,班主任對翻圍墻去上網的優等生大多閉口不談。在他們看來,成績比道德更為重要,其實這與教師的薪資獎勵掛鉤,班級排名對教師職效工資有重大影響。所以,班主任應該遵守職業道德,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違德”行為零寬恕(每個學生犯錯一視同仁),時刻進行內心自省。
初中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我的班主任德育實踐工作中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及建議。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策劃者與組織者,其工作地位要求與學生打成一片。初中生處于心理建設階段,其周圍接觸人群情況決定了未來舉止。班主任的自身素質是學生的風向標,指引著學生前進的路線。人們常說“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個人品格、行為,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發現,大多班主任都有著強烈的事業責任感,不抽煙、不喝酒,對賭博也敬而遠之。平時因班級管理工作繁忙也是常常熬夜,第二天問及為何如此疲憊,他們卻欲言又止,后來得知,他們常常因為班級工作寤寐思之。我大為佩服,為我校有此盡心盡責的班主任而感到驕傲。班主任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豐富自身文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做到溫文爾雅。我就常常看到我的一個同事,在開展班主任工作時,出口成章,說話極有涵養,師生都對他大為尊敬。
學生成績、品格好壞,是學校、家庭共同的責任。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做好學生情況的溝通交流。班主任可通過校迅平臺,每天通過信息方式發送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心里有數。同時,針對一些道德品格存在瑕疵的學生,班主任要先向學生了解情況,談話,找原因,如果能及時改正,可不通知其家長,讓學生信任。現實中也存在留守與單親學生,沒有完整的家庭關懷,學生孤僻、冷淡,向學生索要聯系方式時,學生畏首畏尾,支支吾吾。這時班主任不應該強要,以免傷害其自尊心,應該親自到學生家里與家長交流,以實際行動表示對學生的關懷,保證德育工作順利進行。
教師本職在于教書育人,教書過程中更應對學生充滿愛意。
學生是德育教學工作的對象,也是主體。班主任應該用愛平等對待班級同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活動,并不是我寫你抄、我講你聽那樣簡單機械化就能達到目的。在進行德育工作時,要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班主任就該尊重學生,不要一概否定,不搞專制,擺資格。就算教師犯錯誤,也要知錯能改,當著班級同學面及時自我批評教育。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不應該抽取學生發問,摒棄以言傳方式教導學生,而應讓學生參與道德實踐。
德育班會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躍氣氛,班主任變為聽者,學生變為說者。在開學第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大家自我介紹,談談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定期組織班級娛樂會,唱歌、跳舞、踏青,這不僅能鍛煉學生膽量,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在勞動節之前,組織學生“我愛勞動,我光榮”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開展“清潔校園活動”,使得學生心智得到鍛煉,感覺勞動的艱辛,體會清潔工人的困難,發自內心地愛護環境。
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進行法制宣傳,進行普法教育;做學生的“心理醫生”,傾聽學生苦惱;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教育。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教書更要育人。做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責任,是社會的要求。在人才強國與加強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形勢下,重視德育,做好德育,提高我國全民文化素質,初中德育必須走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