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忠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鐘山中學,貴州 遵義 564499)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反映出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教學反思就是對過去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進行重新思考。作為教師在教學一節課或經歷了一個階段的教學后,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對于每一節教材內容教學之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課前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以往已獲得的經驗,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樣所寫的教案能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滲透于教學的過程中。如在“地磚的鋪設”、“圖標的收集”、“打折銷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課中,要求學生在網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從行駛的車輛上面去收集一些圖案和圖標、進入商場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過打折銷售進行促銷、在太陽光下觀察實物投影的形狀等等,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前注意生活題材,創設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人人參與,如:探究“如何測量旗桿”時,有的學生想到用記標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繩,從而得到旗桿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陰影和旗桿及陰影的比例關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繩拉成斜線后構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學中與學生探索各種方法的優點及局限性,并選用其中的一種方法承接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來。問題從開放到歸納,從易到難,從生活到教材,由教師引領到學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趣味和意義,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問題情景的設置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思維不經意中展開,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趣味。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盡管課前對教案作了精心的設計,仍會存在有些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課堂教學中仍會有突發事件產生。如對反比例函數y=1/x,當x>0時,在每個象限內,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進行講解。結果發現當講完這道題目時,很多同學很迷茫,我趕緊調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學頓時茅塞頓開。同時也對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有了真正的理解。
因材施教,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因此,在教學時,經常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16,其中一條邊是6,求另兩條邊的長?將此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長是4,周長是16,求底邊的長?
變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是4,另一邊是6,求周長?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是3,另一條邊是6,求周長?
培養學生的發現探索精神,拓展學生的思維,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不正確思路,教師不應回避,而應大膽鼓勵學生繼續下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會思考與修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效率地運用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
從“得”的方面,重點反思這堂課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學習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轉變;教師是否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發探究欲望;是否營造了一個師生平等對話、人人自主參與合作學習的氛圍等等。從“失”的方面,也要從上述的幾個方面去審視,去查找問題,查找哪一個環節設計不合理,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個活動組織、指導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還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如何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的突發問題,如何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上好每一節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等等。
總之,作為教師,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