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紫嫻
(廣東省興寧市刁坊學校,廣東 興寧 514500)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總書記從頂層設計思考,我們必須認真踐行社會主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全面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等等,都是要樹立我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其中禮儀教育是學校思政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甚至是可以說是突破口,有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以下筆者從為什么要加強禮儀教育和如何加強禮儀教育進行闡述。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及人們對現實的更加包容,對禮儀的要求淡化,而且有些顯得可有可無,這些都影響學生道德的培養,甚至讓學生的道德產生了嚴重的缺失。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讓學生的道德回歸非常重要。
首先是傳承文明的需要。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范;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
其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時代,必然有新的要求。當前,在我們新時代中,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新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長的需要。青少年兒童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今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腦中,環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污染。有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同時,與人為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孩子們身上正在淡化。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雖然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各種致命的弱點事先予以糾正。
也許大家都深知加強學生禮義教育的重要,但真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耐心、缺乏廣度,所以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下面主要是從廣度上,即加強禮儀教育的多樣性上談談如何進行禮儀教育。
1.用好宣傳陣地。學校的宣傳陣地有紅領巾廣播站、升旗臺、黑板報、宣傳欄等,要利用好這些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內容以社會主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周講話內容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充實,能真正起到引起師生的共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欄等大力宣傳禮儀教育方面的材料等,達到全面普及禮儀知識、全面影響學生。
2.建好校園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3.抓好養成教育。從細節著手,利用學生在校園的學習生活環境,認真培養學生的禮義習慣,如遇到老師要行隊禮,并說“老師好”;如遇到外面有客人來,要躹躬問好等。堅持用主題隊會來現場模擬平時學習生活必需的禮義習慣。也可以進行每天一說,讓學生說說今天你所發現的不文明、不禮義的行為。從使學生有了禮義自覺。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安荒苷渖恚缯撕??”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
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的禮儀形象至關重要。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時時處處講禮儀,以正面形象影響學生。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都必須具有一種嚴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得到。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也敢于向學生道歉。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1.家?;?,形成合力。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切實加強教師家訪工作組織管理,教師要與家長多交流、多溝通,特別要重視與后進生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學生。
2.社會實踐,鍛煉學生。學校適時與文明安全小區、居委會聯系,爭取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開展敬老扶幼、綠色環保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孩子既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鍛煉。
學生禮儀教育,相信有教師的深刻認識,有學校的全面影響,必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