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群
(貴陽市觀山湖區朱昌中學,貴州 貴陽 550000)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把數學知識變難為簡,通過文字、聲音、視頻等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總結和概括,以促進學生更有效、更快速的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在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到初中數學教師的青睞。因此,如何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真正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價值,就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多媒體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廣泛應用,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多媒體技術呈現了大量的生活材料,學生可以體會到所學知識與生活問題息息相關,也認識到數學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結合熟悉的生活實際更容易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因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在講授直線、射線以及線段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形象地介紹三者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形象直觀的表達,學生很容易知道直線是沒有端點的,線段有兩個端點,而射線有一個端點,同時,學生也能知道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既線段一端延長是射線,兩端延長就得到直線,當然,將射線的端點延長也能得到直線。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教師則是將初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的主要力量,因此教師的思想觀念決定了多媒體教學融合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應從自身出發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理解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新課堂,為學生從“記板書”中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思考與數學實踐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枯燥的數學教學方式,在新機遇下優化教學手段,如從網絡或學校之間的教師示范課中吸取經驗,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同時,靈活掌握多媒體技術,適時將單一的圖片轉化為動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數學模型更加直觀,便于理解,提升教學效果。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開展,使其靈活掌握知識。因此,無論是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抑或是教學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尋求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環境。
如果課堂教學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排斥情緒,那么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是否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提升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多媒體技術是一種融合了動畫、圖像、語音、視頻等色彩豐富的教學輔助手段。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把復雜、抽象的物體、形態變得形象化,能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情況,讓學生徹底告別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灌輸,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恰當地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與傳統的教師點撥、小組討論、個例指導等教學方法進行結合,能讓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得到充分的滿足。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并與語音、視頻等有機結合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通過教師的有效利用,可逐步改變傳統“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難點內容,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經常會通過在黑板上畫圖的方式,再加以語言上的講解,讓學生理解。這種方式耗時耗力,而且很多學生也很難聽懂。現在教師可以充分地發揮好多媒體技術直觀性強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在對直觀和抽象建立聯系的過程中,理解這些數學中的難點知識。初中幾何內容的學習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對學生表象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學生還沒有建立起來相關圖形表象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課件將一些圖形等具體形象地呈現出來,這種呈現可以是動態的,以變化的形式展現出來。當教師學會熟練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制作手段以后,就可以提前將一些幾何圖形以及變換關系的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制作在課件之中,在課堂之上按順序進行播放,學生就能夠利用這些圖形輔助自己,在頭腦中進行想象,從而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眾多知識難點。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表現在其對知識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即要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演變成發現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了解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即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使抽象、枯燥、復雜的數學課堂教學以更形象、直觀、具體、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體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總之,作為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的作用,做好課堂引導者,使老師的教學與多媒體的配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