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英語課堂迫切需要趣味教學。“如何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是探討英語趣味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其核心問題就是:培養正確心態,樹立學習信心;建立情感溝通的正常渠道,融洽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氣氛,滿足學生的“成功欲”;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巧用CAI優化英語教學;課內外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學生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教師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能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最忌繁、雜、重,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者,要在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而且,教師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英語趣味教學的重心應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很多優秀的英語教師之所以獲得成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生,注意發現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素材。實踐證明: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乏味的,既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會逐漸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保持和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例如在初學、鞏固和復習的不同階段),探索與之相應的好的教學方法。孔子成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p>
這里的“好知”“樂知”就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心理活動的規律告訴我們: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體的興趣,并被作為重點的對象去感知。多媒體就擅長于發揮這種新異的刺激作用,對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能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我能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緊扣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軟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開展思維,主動的學積極的學習。
學習知識不應該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在其中也應該引入競爭機制,有競爭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動力,而不是純粹地為了完成任務去學習。課堂上,我經常采用分組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就老師提出的話題或問題進行討論,根據各小組不同的表現進行精神獎勵:如黑板上畫著的一面小紅旗、幾句鼓舞的話……
在課后檢查的過程中,我同樣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把每天重要的教學內容印成小卡片分發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利用課間的以及中午的時間到組長跟前復述,進一步夯實基礎。同時開展小組競賽,小組中每個成員完成任務的進度都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表現。這么做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競賽中來,特別是對后進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使他們明白不能因為自己而拖整個小組的后腿。對于后進生所做出的努力,教師要及時地予以肯定,不要總是責怪他們“你們還有多少任務沒完成”,多表揚他們,可以說“如果你們還能那樣做就會更好了”,這樣,對他們的學習興趣才是一種保護和促進。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 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干,開展英語 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總之,英語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語,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面向全體學生,把英語真正作為工具去教,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英語真正當成工具去用,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英語教學才會生動活潑,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質教育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