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香
(江西省贛州蓉江新區潭口鎮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喚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模擬的情景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自主的去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情境教學是一種通過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生的主觀感受, 根據文本內容,創設相關的情境,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 讓課堂在情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小荷才露尖尖角---小語工作室”將情境教學定義為: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育家贊科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學一方面適應了小學階段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了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本身喜歡玩耍、游戲、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想去學、主動去學。
情景教學中,教師根據文本內容,將文中的重點內容或環節,與生活中或自然界的一些事物進行關聯再創造,為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生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化身為故事中的一員參與其中,緊緊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避免了學生不適應小學課堂形式、上課規則等,出現上課分心的現象,提高了聽課效率、學習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景教學是基于孩子不能持久的專注于課堂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結合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等心理特點,將知識與情感進行融合的一種教育形式。孩子們在情景活動中,積極性被激發,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知識,完成任務,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整個世界。”情景教學將學生帶入一個老師創造的虛擬環境之中,在學生發揮想象、感受情景中的事物之時,將文本的內容、知識點貫穿其中,讓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接納知識,通過想象拓展文本內容知識,豐富內心世界,獲得新的情感體驗,從而鍛煉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們身心的全面發展。
情景教學要求老師要學會做“編導”,會根據文本編故事,用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內容、情節,貫穿課堂,深入學生的心中,讓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師塑造的角色之中進行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潛能。
首先,是激情導入。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的注意,情景導入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教師可以利用謎語、音樂、圖片、語言等方式導入學習內容和主題。小學生天真無邪,喜歡幻想,喜歡漫畫,他們都會以為動漫世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實的,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一些故事情景,先領著他們走進情景中,再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巧妙的環節設置,游戲內容必不可少。在課堂中如果能將情境融入每一個環節的設置中,更是錦上添花。做做小游戲,就可以讓孩子跟著情境的內容順著老師的知識點設置,在不知不覺中主動接受知識。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才能學好知識。而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于學習、樂于學習。情景課堂中,老師也往往“身兼多職”,既是心理分析師、編劇,在備課時就要提前分析孩子們學習程度、興趣愛好、心理狀況等的特點,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投其所好”結合課文本身精心設計情景 和教學環節;又是導演、演員,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既把控著課堂全局,又充當著情境中的重要角色,用自己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情緒,時時調節整個課堂的氛圍,讓課堂的每一環節流暢、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