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秀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巫山 404707)
小學生年紀小,并不具備良好的自制力,同時也沒有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這些學生多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在家長的溺愛下成長的,這一點使得這些小學生從小就經常接觸手機、平板等電子娛樂設備。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電子產品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特別是里面的游戲軟件等,使得小學生無法自拔。父母對于孩子的管教不夠嚴格,導致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消耗大量的時間在電子產品的把玩上,只用一點時間來學習數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有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解完某節課程內容時都會通過大量的課后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使得學生的娛樂時間越來越少。小學生天性愛玩,然而卻在本應玩耍的年紀被強迫學習,漸漸地小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低。
數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門重要性的必修科目,從小學到大學一直伴隨我們成長。而數學自身是一門重視理性思維,邏輯性與抽象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運用大腦進行計算,從而得出相關結果。在小學教學中教學簡單的數字運算時,我們經常會見到小學生通過數手指的方式計算簡單的加減法,在計算簡單的數字加減法時,這種方式最直觀有效,但若是數值較大,學生就會無法承受。與語文學科相比較,數學知識更加抽象,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運算更像是一種考驗,小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運算上,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厭煩心理,漸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的教學手段落后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數學教師都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這些教師教學觀念過于傳統,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板書、習題加考試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不能說已經過時,但對于當代小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認真聽講,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漸漸消失。
教學模式的轉變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用具只有粉筆和黑板,而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些教學設施不但有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例如,教師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都是通過剪裁紙張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圓形以及圓與直線的關系,圓與其他圖形的關系。而現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直接在電腦上作圖,這種動態的教學過程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教學中,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但學生在家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方面,教師是無法干涉的。為此,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交流,特別要注意的是那些數學興趣缺失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教師應加強對其課后學習情況的關注,通過生活實際情況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數加減法知識后,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帶領孩子一同去菜市場買菜,在買菜時讓孩子幫自己計算錢數,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也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也可組織學生舉辦數學競賽活動,通過帶有趣味性的活動將數學展現給學生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知識時,很多學生都不明白1/2與0.5之間的關系,任憑教師如何解釋學生依然不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其融入到競賽題目當中,如小明和小紅二人都買了同一種蛋糕,小明吃了0.5個蛋糕,而小紅吃了1/2個蛋糕,那么兩人誰吃的蛋糕多?一些學生在面對數字時可能無法理解,但將其用題目的方式呈現出來更加直觀,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能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它。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尋找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