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璇
(江西省南昌高新區艾溪湖中學,江西 南昌 330000)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在學習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分層教學法的橫空出世使得英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提升了學習效率,也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所以在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背景下,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教學效率,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在學生現有的基礎上能夠改進更多的符合學生現代需求的教學方式[1]。
所謂分層教學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教學內容進行分層,也就是說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按照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知識深淺進行層次劃分,另一方面就是要對學生自身進行分層,通過對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的分析,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的新課程標準進行因材施教。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重點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全面素質教育普及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學生的學習能力看做重點發展的內容,所以也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可以將學生分為快、中、慢三個組別,慢組的學生主要是對于教學內容中的基礎內容進行鞏固和強化,對于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解答,而中組則是在基礎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展,快組則是要引導其去進行相對高難度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讓各個組別的學生能夠在學習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可以促進整個班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能夠有序的進行,并為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2]。
所謂的差異分層就是將學生根據其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分層。因為學生本身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這種獨立意識不會因為教師的意志而出現轉移,所以學生具有獨立的認知能力,這種認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發展性,每個學生都會擁有巨大的潛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分組,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跳過對基礎教學內容的鞏固,通過布置一些具有難度的學習任務來促進對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的能力發展。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組中,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給予在基礎內容之外的適度的擴展。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求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在學生現有的能力范圍內進行能力的提升和鞏固。
當前我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來制定的,而教學手段則是要結合學生現有的能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規劃。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選擇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進行因材施教來為學生培養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合理化的教學手段[3]。例如在學生學習到新的詞匯后,對中等生來說要促進學生對于基本單詞內容的掌握能力,督促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一些學習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也要具有耐心的講解每一個知識點,使學生在反復講解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該知識點,提升學習效率,強化數學詞匯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能夠變得更好。
初中英語教學中多數是以課堂提問和練習的形式進行的,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新知識。所以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差異,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4]。在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中,可以選取成績較好的學生來進行回答,通過引導來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避免學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并能夠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而對于一些相對較為簡單的課堂內容,可以選擇成績一般的學生來進行回答,從而培養出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學生發展學習能力的過程中維護他們的自尊心,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學習,并且時刻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也需要選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來防止學生對于學習過的內容發生遺忘。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學生現有的水平,對于知識儲備較為豐富的學生布置一定得具有創造性的內容的作業,并且在作業難度上可以予以增加,而對于知識儲備情況一般的學生,則應該布置一些簡單易于完成的作業盡可能的減輕學生對于作業的壓力,由淺入深的展開學習,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5]。
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已經逐步的融入了分層教學法,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因材施教,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所以更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這些情況進行判斷,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學內容,最終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就能讓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實施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肯定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自信心,同時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以上幾點,分層教學法將會在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