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霞
(平涼市崆峒區新民路小學,甘肅 平涼 744000)
踏上講臺的20多年里,我一直把教育當成一生忠愛的事業,工作是最大的愛好和樂趣。面對向老師索取知識,索取智慧,索取將來的學生,我倍感肩上擔子的沉重和為人師表的尊嚴,從不懈怠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和每一次活動。我認為教育容不得懶惰與平庸,所以把勤奮鉆研當作警句,把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不當教書匠,要做教育家”作為箴言。甘做紅燭,照耀祖國未來;樂為人師,將人類精神家園守望。
97年畢業于平涼師范的我帶著美好的愿望和熱切的激情踏上了工作崗位。承蒙領導的信任和學校工作的需要,報到后的第二天,我便成為畢業班的班主任。對于這個班學生的表現,我早已有耳聞,今天接到這個任務,我的心中猶如打破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頭。深夜,我難以入眠,一直在想初為人師的我能否擔起這份重任,果然,剛開學不久,這些年齡與我相仿而個頭比我高的男同學就開始給我添亂:剛平息完打“仗”事件,又傳來代課老師氣哭的消息,剛批評完給老師起綽號的學生,又傳來東西被偷的音訊……這些花樣翻新的錯誤,督促我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致教師的一封信》,迫使我不斷改進教育方法,我開始了汗水和淚水的忙碌,跟班聽課、跟學生一起活動。每天都是學生在我便在,學生不在我還在,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性格開朗、興趣廣泛的我很快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朋友之情、師生之愛。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幫教一名“待進生”與培養一名優秀生是同等的重要,確實在幫教后進生馬濤時真的花費了我不少心血。
記得我剛接上這個班級的管理后不久,一天,教導主任找我,我到校長室一看,一位身有殘疾的中年婦女帶著一個表情愣愣的孩子,無論校長和主任怎么問他他都不回答,我誤以為他不會說話,望著他旁邊身有殘疾的母親,我的心涼了半截,我怎么能接受這樣一個學生來我們班,馬濤的母親流著淚向我們介紹這個孩子口齒不伶俐,見到生人更緊張,因此不愛講話。我們已經帶著孩子走了幾家校門,都被拒之門外。如果你們再不要他,孩子就要失學了。聽了這位母親含淚的哭訴和懇求,望著憨厚的孩子,于是我即刻想到教師的天職神圣與校領導的諄諄囑咐,我毅然決定我的這個班就是要收下馬濤。從馬濤身上我開始潛心研究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制定了一個周密的互動交流、溝通幫教的分步計劃。
首先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利用業余時間多次與馬濤溝通,我發現每次馬濤看到我都很緊張,我就有意講一些生活中的趣聞給他聽,慢慢的他對我也放松了警惕與戒心,我們之間已無話不談,同時也建立了深厚的朋友之情、師生之愛,但每次一談到他以前的學校或同學,馬濤似乎有意在回避這些問題,后來我通過多次家訪了解到馬濤以前有一點口吃,說話很慢,以前,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很簡單的問題,他由于緊張,說話很慢,老師不耐煩,讓他坐下,還說他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做什么事都慢半拍,同學們下課后都笑話他。他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氣得滿臉通紅。久而久之,他不愛說話,內心恐懼加居,形成心理壓力,別人問話他也不回答,尤其一見到陌生人就更緊張,連話都說不出來。
其次我制定了心理疏導計劃。1.創設輕松環境,事先向全班同學介紹了馬濤的情況,使同學們接納他并共同幫助他克服語言障礙,同時安排一名班級干部與他同坐,明確要求全班同學要熱情幫助他,關心他,絕不允許歧視他。全班形成一個合力,全班同學都向他伸出友誼之手,班內根本沒有歧視他的現象,同學們下課后都主動找馬濤活動,與他交談,剛開始他只是笑,不說話,時間久了,環境適應了,精神也隨之放松,他時而也和同學們一起說笑了。2.協同教育。為了鞏固教育效果,我同其他科任老師商議,課堂上,找一些簡單適合馬濤回答的問題進行提問,耐心的等待他的回答,及時進行引導和鼓勵,并給予肯定和表揚,科任教師積極配合注重多提問,多輔導,讓馬濤有機會練習。尤其數學老師為了鼓勵他還讓他當數學課代表,幫助他重新樹立了自信心。一段時間下來后,科任教師一致反映說馬濤回答問題不但流利了,而且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3.趁熱打鐵。為了讓馬濤徹底克服心理障礙,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與他進行語言交流,訓練他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溝通感情。很快,馬濤不僅融入了班級這個大家庭,而且增強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并能熱情地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為了創設語言環境,我安排學生每天早晨輪流主持晨會,使馬濤由以往被動的答,變為主動的講。那一天,他主持學校舉行的晨會《實事教育》,流暢的發言敏銳的觀點深深的震撼了全校師生,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還記得我校首次舉辦“說、講、評”主題班會課比賽,我把學生分成了三個組,選出答辯手,馬濤就是其中之一。在搶答、必答、選擇題、風險題的答題過程中,馬濤頭腦靈活,口齒伶俐,表達流暢,與全組同學緊密配合,戰勝高手,贏得了第一名。
一轉眼到了畢業前夕,同學們個個都很緊張,學習都很邁力,那年我所帶的班級學生整體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中學。特別是馬濤在全體師生的熱心幫助下,健康快步成長,這次考試中名列前茅,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在畢業座談會上,馬濤最后一個發言,他激動的說“直到今天,我才深刻的感受到老師之所以神圣、偉大,就在于她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無私的澆灌著我們,用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培育著祖國的棟梁之才,用高尚的品德和精神美化了人類心靈,用慈母般的心溫暖著心理頹廢的孩子,于老師對我的幫助、教育使我終生享用不盡。”最后他深情地哽咽著說了聲:“謝謝您,于老師!”說完,他充滿敬意地向我鞠了一躬,起身時已是淚流滿面,我的熱淚也奪眶而出,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許多同學臉上閃動著晶瑩的淚花……
對于馬濤的轉化教育過程,是我在培養教育學生、轉化后進生方面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這一典型教育案例,使一直讓老師十分困惑的后進生教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因此,多年來我不論對哪類學生,都充滿著希望和信心,樂為園丁,培育出了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我深深地體會到:后進生的轉化是人人都談論的主題,并常常掛在口邊,都有各自的方法,但為什么又難于解決:那就是真正獻出火熱的愛心,堅持不懈的耐心,愛崗敬業的責任心,我們將一定都會成為無愧于人民教師光榮而神圣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