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勇
(唐山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河北 唐山 063000)
幼兒園教師體育教學能力就是幼兒教師在教體育課的過程中,采用某些策略完成幼兒體育教育任務的能力,面對保障幼兒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要求,積極培養幼師專業學生在體育教學方面的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目前,擔任幼兒體育教學的老師在幼兒園中往往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他們的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掌握得不多,體育運動技術方面知識相對較差,教學講解、示范、組織能力不夠強。而且,一些幼兒園教師對體育教育的功能和價值認識不足,不注重適時創新幼兒的體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體育活動只流于形式,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不高,鍛煉的實效不大,嚴重影響幼兒體育活動科學有效開展。
絕大多數幼兒師范院校沒有設置幼兒體育專業。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缺乏理論教學,使得學生在幼兒體育活動的設計中缺乏理論支撐,難以做到科學性和全面性。而且技能傳授也不夠系統全面。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主要依靠教材的指引,與學生未來職業特點結合較少,使得學生對幼兒體育內容的理解不夠全面。
課程開展有著性別的局限性。幼師院校女生偏多,導致某些教學任務在開展環節受到限制,有些體育項目不適合女生,如足球、籃球類,適用于男生學習的球類課程收到了很大局限性。
從專業技能上看:現有的幼師專業畢業生體育教學能力不足,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學前教育理論基礎薄弱。而幼兒園對體育教師在戶外體育活動擴展方面的能力較為重視,相應的各項專業技能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適性,要求體育教師能夠掌握多種專業技能。這就體現出現有的幼師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存在教學目標制定不當等矛盾,造成幼兒園體育教師供給鏈條環節不暢甚至斷開,幼師專業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不能得到深入細致的培養。
目前幼師院校,每個學期的體育課,一般安排一至二項體育內容,體育項目的選擇相對單一。幼師院校三年學制,其中兩年有體育課程,一共只有四學期體育課。課時安排少,教學內容形式單一,使得體育課教學目標與實際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偏差甚至脫節。
體育課作為幼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著為幼兒體育教育提供優秀師資力量出發,全方位的為幼兒體育教育輸送優秀人才。而目前體育課停留在單純的體育項目教學上,課程內容安排和職業導向關系較小,教學針對性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一部分體育老師更偏向教一些如身體素質、體育專項、隊列指揮訓練等傳統的體育項目,而一些適合幼兒園體育教學開展的項目如幼兒基本體操、幼兒健美操、幼兒體育游戲創編等,開展較少。
對幼師院校體育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調整課程內容,加強幼兒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幼兒體育活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幼師院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突出專業技術能力人才的培養。幼師專業院校的體育教師以“提高素養、注重能力、寬泛夠用”為原則,體育教學的重點側重為提高對體育技能的靈活掌握應用,借助所學知識,更好教導學前兒童,提高身心健康。對職前教育的課程設置做到有針對性,與專業特點相結合,體育課程在內容上,增加幼兒運動、幼兒體育活動,幼兒保健知識等項目的比重系數。同時結合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問題導向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提高育人的實際本領和高效的實際教學能力學科技能性課程。主要通過讓學生觀摩幼兒園大型活動,和幼兒園共同組織、策劃教育活動、節日活動等方式,幫助幼師生了解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升其熟練程度及靈活應用的能力。
幼師院校是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科學的構建幼兒體育教師培養體系,完善幼師學生幼兒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實現幼師教育與幼兒園用人無縫對接,就必須要求幼師院校和幼兒園之間要進行長期的、深入的、有效合作。
校、園合作教研行動研究,開展校園融入式“聽、研、導”活動。通過此項活動帶動一線體育教師與幼兒園教師面對面交流,解決“體育課堂教學與幼兒園聯通不暢”的問題。開展幼兒體育課堂教學觀摩,現場研討交流等式切實推進雙方課堂教學方法研究,打造校園(幼兒園)體育課堂教學研究共贏體。
提高幼師學生的體育教學技能,是促進幼兒體育行為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各幼師學院應該設立幼兒體育教育相關教學內容,針對市場和環境的不斷變化,建立一套完善的幼兒園體育教學課程,這樣才能培養更多合格的幼兒體育教師,全面培養幼師學生的幼兒體育教學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體育課程也是幼兒園必備課程,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利于幼兒健康成長,能夠有效的提高國家整體素質。目前我國很重視幼兒教育工作正在進行普惠性幼兒園的轉變,要求幼兒體育教師在掌握必要的幼教知識外,又要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能力。因此,幼師院校要更新教育觀念,本著以幼兒體育課程教學的剛性需求為起點,重點轉變教學思路,采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高素質的幼兒教育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