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河北省黃驊市羊二莊鎮齊莊完小,河北 黃驊 061109)
片段訓練有助于學生養成多動筆、愛動筆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片段訓練,抓住每個有利時機,指導學生進行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常常是由于沒有用心觀察,忽略了身邊的美麗。海市蜃樓是美的,每天的日出日落就平淡無奇嗎?同樣的水,在微風吹拂下,水波瀲滟是美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也另有一番景致。面對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世界,孩子們,借你一雙慧眼吧!讓你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如在三年級科學課上,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蝸牛的一舉一動,并展開想象,再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在日記中,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寫到哪。我在學生的日記中看到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我的蝸牛在桌子上向前爬,對面也爬來了一只蝸牛,它們爬到一起時停下來了,它們想干什么?我猜它們可能是好朋友,很長時間沒見面,在互相擁抱呢!也許它們誰也不讓路,打起來了。我把想法告訴老師,老師笑了。還有的學生寫:我帶來了三只蝸牛,它們有大有小,這三只蝸牛在桌子上居然爬到了一起。我猜它們可能是一家人,爸爸背著媽媽,媽媽背著孩子,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我要是能聽懂蝸牛說話就好了,就能知道它們在說些什么,想要干什么了。
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日記愉悅了我的心,和以前的無話可說相比,筆者發現孩子們是可以很好地表達心中所想的。之后,筆者又關注了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選擇合適的內容讓他們仔細觀察。將片段訓練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簡單易行,生活中的靜物、動物、房間設施以及師生日常生活場景等都可以作為內容,這種訓練易于逐步提高兒童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為作文準備了條件,反過來,學生通過寫作實踐又能增強閱讀的目的性,使閱讀不僅出于興趣、追求情節,而且從讀中學習解題、理解文章內涵、捕捉中心段、品評詞句,選擇材料、布局謀篇,進而探索表達方法、語言技巧和藝術風格,從而提高習作能力。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收獲》這一單元課文由《落花生》、《拾穗》和語文天地組成。落花生一顆是一篇敘事散文,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和讓學生練習復述課文的要點,既使學生理解了重點,又使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拾穗》是一篇看圖寫文,教學時注意教給學生欣賞油畫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提高觀察寫作能力,學完課文后,再讓學生把文中有趣的和觸動心靈的地方寫下來,把自己在預習之前寫下的內容讀一讀,并進行比較,再把想到的寫下來。學生學習課文后,心靈受到洗禮,心中的感想也富含深刻的道理了。
就文章價值而言,真情實感比文章技法技巧更重要。陶行知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一次,我在一個學生的作業本中看見了一只紅色的千紙鶴,上面的內容是聽說我生病了,心里很難受,聽他姐姐說對著千紙鶴許愿,愿望就能實現,就疊了一些彩色的千紙鶴送給我,希望我天天身體健康。這個性格內向的孩子,每次看到我都笑笑,喊一聲老師好,從不多說一句話,沒想到他會采用這種方式傳遞著對我的關心。班里膽大的孩子在看見我時,會迫不及待地把想說的話說給我聽。有很多孩子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說給我聽。我想應該給他們搭建一個表達心意的平臺。
語文課上,我說:“同學們,你們對老師的祝福,老師收到了,謝謝你們。我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你們有很多話想對我說是不是?”有的學生說:“是的。”有的學生說:“老師我先說。”我笑著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你們愿意按我說的去做嗎?”“愿意。”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拿出了一沓漂亮的紙,對學生說:“看,老師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漂亮的紙,你們每個人把想說的話寫下來,你們寫的話將永遠珍藏在老師的心里。你們覺得這種方法行嗎?同意的舉手。”同學們全都高高地舉起手。頓時,教室里安靜下來。他們有的表情嚴肅,有的面帶笑容。看得出,他們是用心在寫。我問:“同學們,以后你們愿意繼續用這種方式和老師交流嗎?”“愿意。”同學們一起說。“我們的約定從現在開始生效。”我和學生拇指相對,相視而笑。教學中,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就能發現可以利用的氛圍;用智慧去創造時機,就能讓練筆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教師和學生的經歷、思想、情感等都可以作為實施教學的素材或條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的思維碰撞,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靈感和智慧。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只要教育者充分提供表現、思考、創造的機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會喜歡習作、寫好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