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汪芝
(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鷹潭 335000)
激勵理論的含義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用這種方式來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那么,若能夠將這一理論運用到大專院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鼓勵來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著興奮的狀態,從而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的學習中來,進而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后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成效。
1.學生自身積極性不高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新課標改革,意在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但是從目前我國體育課教學分析來看,其中仍然存在有一部分學生體育課存在著不小的抵觸情緒、時常找出各種理由來請假逃避體育課等一系列問題。然而這些學生并不是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在課外活動時他們和其他同學一樣十分積極地參與其中。通過分析以上的現象可以得出其發生的原因:體育課缺少靈活性,教師要按照固定的教學計劃來實施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就因此變得很枯燥、無聊、形式化,原本輕松的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和主科一樣具有任務性。學生變得很難從體育課上的活動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一切學習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綜上,我國體育課教學的現狀仍然差強人意,因此,更需要體育教師們用心思考,如何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本文主要以大專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這一問題。
2.學校體育器材不完善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之外,學校方面還存在著體育器材和設備不完善的現象。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校本身對體育課教學就沒有提高到非常重視的程度,因此導致其在體育課教學器材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其他學科也較少,因此很難發揮體育課原本的“體育”作用。因此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自然也就很難達到高水平,因此也很難營造一節良好的體育課教學氛圍,進而有序地開展體育課上的各項教學活動。總而言之,目前我國大專院校體育課教學的現狀仍然不夠理想,教師應該仔細思考,將大專體育課堂教學與適當的激勵措施加以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也使學生們獲得更加有益于自身的收獲,實現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學校體育教學器材不完善現象的改變仍需很長時間,因此,教師的改變更加迫在眉睫。
1.優先激勵學困生
在體育課上對班上所有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相對其他同學來說對動作的掌握較慢,對動作的完成往往是不到位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控制好個人的情緒,不僅不能對其謾罵、指責,反而要更加耐心、細致地為其進行再一次的講解。然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學困生對老師講解內容的領悟能力較差,往往是和老師的表揚無緣的。這就要求老師們將激勵理論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只要同學們通過認真努力的學習達到了自己實際具備的水平,老師就應該及時對其進行鼓勵、表揚,使學困生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日后的體育教學中去。
2.激勵的次數要適中
教師在課堂上激勵的次數要適中一些。如果激勵的次數過高,學生則沒有了所謂的期待心理,如果能恰到好處的對學生的優異表現進行表揚,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們會在老師看不到的地方也積極的進行自我監督。同樣,如果教師對學生激勵的范圍過大,則會使學生失去被表揚的新鮮感,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激勵的次數和范圍這兩個度,因為過于頻繁的表揚會讓學生變得驕傲起來,從而適得其反。
3.設置的激勵目標要符合實際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置的目標不能太高,這樣學生即使通過努力也很難達到;也不能設置的太低,學生沒怎么努力就達到了目標,從而使學生沒有那么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師要減少設定盲目、不現實性目標的行為,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設定他們“跳一跳”就能達到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
4.正確評價學生的行為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夠遵循過去的一套,只從成績出發來評價學生,而是要從多個角度綜合地考查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使他們全面發展的作用。讓學生明白成績并不是唯一,在課堂中通過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學習方式,將課堂內容轉化為對自己一生有用的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
在調動學生潛力方面,鼓勵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有助于幫助學生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激發學生潛力,較之其他教學手段而言優勢十分明顯。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激勵手段,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 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手段,從不同角度來促進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到體育運動中的樂趣,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由此看來,加強對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以及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