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靜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中小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眾所周知,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才的實際運用,即經過各個階段循序漸進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對應的學科思維和學科能力,進而為其未來融入社會后,將所學知識更好的應用于社會實踐奠定基礎。所以,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和互聯網息息相關,各行各業基本都是由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并且行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大數據、信息化軟件呈現出更智能,更便捷的特點。因此在人才的基礎培養階段,我們的課程設置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適應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這也是信息技術課程在當前各階段教育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直接原因。并且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強調學校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素養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到考試對應的學科知識教學中去。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用性、技術性兼具的能力拓展課程,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信息技術課程逐步走入小學教育的根本原因。
本文中我想探討的是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相關內容。所以先從小學生素養和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小學階段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系統性學科教育的階段,所以基本所有學科都以打基礎為最主要的學科教學目標,兼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科基礎思維,并在此基礎上塑造學生的學科素養,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性較為突出的學科,其素養培養培育是一個循序漸進且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因此小學階段的入門和打基礎也就相對重要。另外,從小學生的自身特點來看,小學階段正好是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小,機械記憶能力相對較強,且是對于新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而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實用性,所以反而更能激發其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總之,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是人才長遠培養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明確舉動。但從整體教學實踐來看,當前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所以本文中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展開具體的探究。
對于學科教學來說,我們在進行具體的教學內容規劃方面要先明確教學具體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來說,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大,所以教師只有做好規劃,清楚教學目的,才能步步為營,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指導和引領。而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我認為課程教學目標有三:
首先,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設定知識目標。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所包含的專業性知識幾乎沒有,大多都屬于普及性、常識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了解何為信息技術,明確計算機的基礎性程序和軟件的操作,從而讓學生在思想認知中先建立起對于信息技術內容的興趣和好奇心。
其次,我們要設定明確的能力目標。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實用性為主的科目,所以知識的傳輸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互聯網、運用計算機軟件等去完成不同的任務。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再次,實際學習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設定對應的情感目標。對于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來說,我們不僅要培養其學習興趣,更要從德育等教學目的出發,培養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應用認知,科學的了解信心技術相關的文化,從而為學生構建健康的、負責的運用信息技術思維和能力。
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先從問題的解決出發,明確當前課程教學現狀,并深入地剖析問題,為接下來的針對性解決做好準備。
首先,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認知方面的錯誤,所以在學習方面態度不端正。小學生本身愛玩,而信息技術教學勢必和互聯網結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往往默認將上網作為信息技術課的全部,反而在上網以外其他知識的學習方面缺乏積極性。
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信息技術教師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所以需要教師課堂講解的內容較多,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干脆直接采取“一言堂”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生硬的讓學生記憶某些知識,進而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也有待提升。雖然小學階段的知識較為簡單,但小學生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具備化繁為簡的能力,將客觀的理論知識轉化為主觀的、較為趣味性的內容輸出。但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很多教師在這一點還有欠缺。
在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我們應當如何實現教學方面的改革,從而切實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呢?對此我有以下兩點思考。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尤其是通過課堂知識教學,加上教師的態度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不僅僅局限于上網、玩游戲,更多的是實際的運用。課堂上,我們可以結合現實例子,如Word、Excel操作等讓學生明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廣泛性,從而讓學生確定正確的學習認知,并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自制力不夠。所以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知識內容設定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如探究、交流、操作等方式,塑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地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為正確的引導。
總之,在當前教學改革大環境下,我們要在已有的教學模式下,不斷地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創新,從而讓課堂上“教”與“學”呈現出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