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
(甘肅省隴西縣翠屏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的頒布,開啟了我國小學生命教育大面積開展的航程。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又為我國小學生命教育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我國大多數小學都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途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動。一時間生命教育成為小學研究和開展的熱點。本文旨在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基本現狀的分析,提出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實施策略。
生命教育即是關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幫助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尊重生命、升華生命的一種教育活動。通過進行生命教育,可以美化人的生命,讓教育回歸本真,使人更好的體驗和感悟生命的意義,促進肉體生命的強健和精神生命的升華。我國生命教育的開展時間短暫、經驗不足、問題頗多,應該及時分析現狀、探究原因,以求生命教育更好地開展。
教育是以生命哲學為基礎的精神運動,而教師應該是擁有濃烈生活意識并能將之貫徹到教育實踐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師的生命意識應該包括“三個層面”:學生層面―――尊重每一個生命,平視每一個生命,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讓學生在發展過程中享有完整的、發展的、愉悅的、健康的生命;教師層面―――關注自我的幸福體驗,關注自我的生命質量,關注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讓自我在施行教育的過程中享有完整的、發展的、愉悅的、健康的生命;綜合層面―――注重互動,注重對話,注重生命軌跡的相交,使教師和學生這兩種群體生命在交往過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統一、互相印證。
目前,作為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已列入全國中小學教學計劃。教育部在現行的 《中小學生守則》 和 《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中也列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如 《中小學生守則》中就有“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有“珍愛生命,不吸煙,不喝酒,不濫用藥物,拒絕毒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有“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游戲”。例如廈門市教育局日前出臺的2010年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規定,將生命教育列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當然目前,中小學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自發性、盲目性和功利性。到目前,除個別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生命教育統籌規劃外,大多數省市的中小學生命教育的開展還都處在自發狀態。這些學校都表現為對生命教育開展的強烈需求,但缺乏統一管理、沒有長遠規劃。同時,由于缺乏行政監管、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大多數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內容散亂、途徑單一、缺乏保障,經常表現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目標,隨意性強。
聯系到筆者所任教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是關注生命的意識淡漠。沈正元先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生命意識的關注――我的語文教學觀》中強調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為何如此?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學生是一個個涌動著活力的生命體,語文與生命活動,特別是與學生精神生命活動有著特別的親緣關系。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教學過程要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成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過程。但具有這種生命意識教育理念,堅守愛護生命使命的教育者卻寥寥無幾,幾點星火還不足以形成燎原之勢。而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常常忽視這一點,總是“缺了一點‘神兒’”把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幾乎簡化成了只有“聽”和“記”的活動,孤立地進行積累和掌握字詞句的技術訓練,使優美生動感人的課本“體無完膚”,很少顧及學生的思想情感、意識品質、個性特點以及未來社會對人的需求,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應試的機器,悟性被夭折了,靈氣被扼殺了,人格被異化了,意志被消磨了,情感被凍結了。
(一)增加教材中的兒童生命意識教育內容,喚醒語文課中的生命意識。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之所以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是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要素――語言決定的,而語言的本質屬性就是生命意識的符號化。由文字組合成的文章,絕不是字、詞、句簡單的拼湊,而是流淌著生命之泉的涓涓清流孕育出的富有生命魅力的奇葩,這就決定了學生對語言的解讀、吸收以及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都有賴于生命意識的喚醒。“從對語言的理解和吸收看,語言信息的傳輸是通過聲音符號和文字符號進行的”。
(二)通過文字向學生傳輸生命意識。
我們的教育要讓每一個少年兒童懂得: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寶貴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要去承受屬于自己的陽光和風雨,要從小教育和培養學生必要的危機意識、避險能力,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愛社會、他人與自然,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三)加深課程改革中的生命意識教育內容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語文教學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而“豐富的人文內涵”,也包含對人的生存狀態(形式)、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思索與理解,成為新課程教學目標之一。深刻地認識到語文學科這一特點,對于教師正確實施語文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人文魅力,高揚人文旗幟,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強化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識教育理念。
對教師而言,生命意識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悲憫意識。“教師對生命應始終懷有一種尊重、敬畏、謙卑、呵護、悲天憫人的情懷”。2.整體意識。整體意識人的生命是在具體個人中存活、生長和發展的,每一個具體的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個體的生命是以整體的方式存活在環境中,并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構成中生存和發展的。3.主體意識。生命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自我覺醒的過程,不斷地發展自我、確證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也就是要樹立生命的主體意識。4.差異意識。每個個體生命都有特殊性,即個性,并且在其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具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承認并且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就是教師的生命差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