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葆華
(河南省獲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新鄉 453800)
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將更多生活化的場景帶入到課堂中來,運用多種教學措施實現教育的創新,使學生內心感情世界的豐富,助力學生思想境界的升華,使其成為高素質、高境界、高文化的綜合型人才,也為教師提供多種有效教育措施的具體實施提供土壤。
眾所周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整體學習知識內容上是存在不足的,也是薄弱的。因其學習水平的低迷就會產生很多學習上的困難,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有時候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這也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困擾,學生對于學習語文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去主動探索了,這就導致了學生語文成績的不達標,文化素養無法提成。
由于多數教師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參考標準,就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教學的成功表現,并且不斷將課堂知識向學生硬性輸出,強迫學生死記硬背,這無疑將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學生被壓迫的課堂現狀,學生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是不會產生學習興趣的,只會一直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
在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中,有些教師認為學生來這里就是要首先學好專業知識,其他基礎學科只作為輔助性教學,從根本上忽略了語文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者的不重視更是很大程度上是學生不重視的根源,試想一下,教育輸出者都不重視,那么教育的輸入者又怎么愿意主動接受學習呢?
我國社會需要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只有專業突出是不夠的,高素質人才才能體現和諧社會的長足發展,才能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柱,那么教育者該如何改變教育現狀,重新確立新的教育意識呢?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就要從基礎素質抓起,從對語文課程知識的吸收做起,要在學習中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更要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將更多生活化的細節融入到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上來,幫助學生建立主動學習的意識,了解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積極的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的幸福感,付出的責任感以及自身肩負的使命感。
語文知識點更多的是源自于生活,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語文教育的體系,那么既然語文知識源于生活,是否可以用實際生活中的場景來教育學生學習語文呢?答案是肯定的,生活化的教育形式更加能夠帶給學生生動形象的立體化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更多的生活感悟,利于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也讓學生減輕填鴨式學習的壓力,減輕學生負擔,更加輕松的應對學習語文時產生的問題,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幫助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下面就是具體的生活化教學措施。
現代化教學中隨著多媒體信息化的普及,教材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教學形式了,教師更加要結合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將其引入到生活化的教學當中來,例如,將語文課本中的形象描寫故事場景的內容采用多媒體投放技術,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課文中的實際生活場景、地理位置、人物形象特征以及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更好的去理解與聯想。同時對生活場景的構建也能引發學生思考的邏輯性,在學生組織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為今后的就業中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也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既然能夠將生活化場景引入實際教學中來,那么同樣可以將理論教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投入到生活需求,例如學生在語言辯論上學習到的技巧就可以應用到營銷工作中的商務談判,或者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學到的對人物形象的描寫也可以應用到對漫畫創作中來,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語文的學習是一切語言的基礎,是全方位素質能力的體現,也同樣是生活場景最直觀的描述。所以將理論用于實踐,引入切實生活中的需求將是對學生最好的鍛煉。
我們一直在強調語言文學是重要的能力基礎,是綜合素質養成的重要環節,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那么怎樣的環境才能讓學生喜歡上學習語文呢?內心的真實喜悅是學習源源不斷的動力,利用假期時間教師應帶領學生多多參加課外活動,如發展旅行活動,戶外游戲體驗,學生間的互動合作讓學習到的知識變得更加運用自如,彼此配合中學生友誼會不斷加深同時也讓學生發自內心的開心,抒發自我的真實情懷,讓學習變成真正的寓教于樂。多種類的戶外活動形式也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自然美景,抒發愛國情懷的同時正好聯想到語文學習中的場景,那么學習將不再止于書本,而是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育人成才。
“生活之水”即為教育者之本心,教育者的意識提高就是教學方式的提升,而多種類的教學措施就會源源不斷的付諸于實踐,讓生活化的場景通過多媒體形式運用到實際學習中,又將學習中的理論用于實踐生活,彼此相輔相成。為職業學校學生的成長建立信心,為職業學校的語文教育發展奠定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