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韌
(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郭城鎮中心幼兒園,山東 煙臺 265100)
幼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現代教育設備(如多媒體技術)、教具可以把抽象的活動用具體的圖像、聲音等方式直觀表現出來,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輔助教學突破重難點,有效地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為幼兒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條件,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制作教具是一種富有創意的科技活動。教具本身所富有的生動、活潑、直觀、形象的特點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實踐十分重要,要立足于幼兒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讓幼兒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教師有效地應用幼教裝備,通過實物來刺激幼兒的認知興趣,啟迪幼兒積極思維。
環境布置——主題墻飾的應用
例1:“六一快樂瞬間”主題墻飾?!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痹趫@歡度“六一”時,幼兒們參加游園活動,教師用照相機記錄了孩子們的開心畫面,用各種皺紙、卡紙、泡沫紙等做成許多可愛的裝點物,將每一張照片張貼在主題墻上。在這里有孩子們激勵競賽的場面,有孩子們獲勝的笑臉,也有孩子與家長共同嬉戲的溫馨畫面等,幼兒看到主題墻后,可以自然而然地表達、交流、回味、評價。孩子們在照片、教師制作的物件墻飾中,重新感受了“六一”的快樂,同時也讓教師、家長與孩子一起走進了孩子們的歡樂世界。
例2:社會活動區“寧波好吃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社會目標中也提到:“讓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鄙硖帉幉ǖ暮⒆觽?,對寧波當地的美食十分喜愛,比如:寧波湯團、年糕、大餅油條、小籠包、黃魚、紅膏熗蟹、魷魚絲、水蜜桃、楊梅等。首先,教師讓幼兒和家長在網上查找與寧波美食相關的資料,了解寧波美食的種類及制作的工序,并且將美食的圖片打印出來,請幼兒用油畫棒給圖片添上色彩,然后教師請家長們在業余時間帶幼兒去寧波的美食餐館,利用攝像機拍錄生活中人們在餐館里的言談舉止和廚師們的精湛手藝。孩子們在參與、操作的過程中十分積極,興趣濃厚。在開展活動前,活動區域中會呈現教師精心制作裝點好的三個店面,分別是水果店、小吃點心店、餐館,教師會在店面房里相應張貼幼兒涂鴉的美食圖片,每個店面房里有收銀臺、美食制作臺、桌子、凳子、也有塑料碗、盤子、筷子、勺子等工具,美食制作臺上有各色橡皮泥、泡沫、皺紙、螃蟹殼、水彩筆等材料。教師先介紹每個店面的美食特色,各種材料的制作用途,然后教師用材料制作了幾種美食,最后教師利用投影儀和電腦等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位家長的錄像作品,讓幼兒了解店主需要為顧客做點什么?廚師該怎么做?讓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在活動中,教師還利用多媒體播放歡快、熱鬧的音樂,讓幼兒們沉浸在其中,分享快樂。
家長工作——聯系方式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走進了家園交流平臺,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很多:口頭交流、文稿交流、電話交流、短信交流、網絡平臺交流,而現在更多的交流方式是班級網站,教師會在網站中分享科學育兒的知識,并且將孩子們開學以來的變化,最近孩子在園的各方面的表現,以圖片和文字形式及時發到班級網站中,讓家長了解幼兒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班級網絡信息平臺的建立,促進了幼兒教師的管理能力,增強了家長們的認可度和參與度,形成了有效地家園共育。
教育教學——多媒體設備、自制教具的應用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無論是多媒體技術還是自制教具都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以本園“賽龍舟”活動為例,此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民間游
戲——賽龍舟,積極參與賽龍舟游戲,能按音樂節奏劃槳,提升手腳活動的協調性,體驗團結協作的樂趣,增強競爭意識。此活動運用到的教學設備有電腦、投影儀、音響、教師自制的教具(幼兒每人一個船槳、每人一條藍或紅的綢帶、兩個龍頭)。教師讓幼兒回憶“賽龍舟”游戲是怎么樣時,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有些幼兒看見過賽龍舟游戲,但記憶還是很模糊,教師運用了電腦、投影儀等設備播放了“賽龍舟”的競賽場面,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的情緒,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有的幼兒似乎茅塞頓開,有的幼兒在觀看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做劃槳動作,有的幼兒模仿用力打鼓,有的幼兒在握緊拳頭,興奮地擺動,看到孩子們天真可愛的不同反應,教師領會到幼兒喜愛這個游戲,對“賽龍舟”有了更全面、更具體的了解。因此,在總結“賽龍舟”游戲的要點時,幼兒都能一一準確回答,如打鼓手坐在龍舟頭的位置,劃槳手坐在龍舟兩側,孩子們看到“賽龍舟”畫面后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聯系畫面講述,接下來的環節是聽音樂節奏劃槳,幼兒在觀察視頻后,總結到劃槳動作是從前往后劃,教師示范劃槳動作一次,大家坐在椅子上,認真開心地學習聽音樂來劃槳,根據剛看到的賽龍舟畫面來對比自己的動作,找不足點,在數次糾正練習后,孩子們的動作已經整齊一致。課程高潮環節是兩艘龍舟比賽,全班幼兒分成紅藍兩隊,兩隊隊員按音樂節奏步行劃槳到指定終點,每隊最前面的一個小朋友是手捧一個龍頭,后面的小朋友都手握船槳,頭系紅或藍的綢帶,比賽中有幼兒們的吶喊聲、笑聲、催促聲以及比賽結束時的歡呼聲。幼兒園的教學正是通過游戲讓幼兒獲取知識,并且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積極的情感體驗。
實踐證明,教師在幼兒教學中恰當地從多角度、多方位來應用好幼兒教具、設施,積極創設情境,不但能提高自身技能,而且使幼兒在樂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情境中萌發情感,在美中陶冶情操,在動手實踐中實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