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南昌市新才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勇于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改變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牢牢抓住信息化優勢,充分運用教學信息設備,靈活開展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多樣化和新穎性的語文課堂上保持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總之,教師在信息化設施和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開展教學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還可以有效的保障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有效掌握。
在傳統的以板書教學和口授教學為主流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往往覺得學習枯燥無聊,提不起興趣和熱情,更別提自主探究和實踐應用了。但是,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合理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首先,信息技術是當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前沿,其不僅代表了先進的科技水平,更加是未來的發展大趨勢,越來越多的新興電子產品和信息化教學設備早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給原本枯燥的語文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1]。
當代素質教育環境下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和身心健康。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必經之路,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利用信息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授課環節運用信息化設備進行課堂展示,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操作信息化設備,保障教材內容有效掌握的同時還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緊跟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步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取得全方面發展。
信息化教學設施具有資源豐富,傳輸便捷,教學立體的特點,因此,教師合理利用信息化設施,充分開發其功能,使其成為自身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工具,可以實現理論知識由抽象化向生動立體化的轉變,還可以讓學生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信息網絡世界了解和學習更多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不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是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去探索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保障教師的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飛速前進,當前的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資源紛繁復雜,良莠不齊,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對其認真甄別,有效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教學準備階段就凈化網絡教學環境,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從繁雜的網絡信息中搜索優質的教學資源,多多觀看和分析,研究其中可借鑒之處,并將其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絕不可因噎廢食,固步自封,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受制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的教學計劃難以全部施展和落實,學生的知識源頭也僅限于教材。現在,教師就可以依托信息化的優勢,帶領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課堂授課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從網絡平臺搜索相關的電影、音樂或朗誦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的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情感和態度,掌握文章的內涵及深意。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開始大力攻占當前的小學課堂,所謂微課,即是指教師利用信息化設備,如電腦或者多媒體設施,將教材內容分解成更加細致的模塊,并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的教學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微課教學與信息技術密不可分,教師通過靈活開展微課教學,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下,實現課堂授課方式的多元化,保持課堂的高效率[2]。
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將信息化設備作為橋梁,實現課堂內外同步教學。具體來說,就是指在校內環境或者語文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源,增加學生的學習深度,而當學生放學之后,身處校外家庭生活中時,為了保障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就可以通過信息設備實現家校互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開展后續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自主空間,讓學生通過網絡自行搜索優秀的文學作品,并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較差,貪玩愛動,容易走神,在課堂學習中有教師維持紀律,但是到了課下,缺少教師的監督,絕大部分學生都缺少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會自發的進行知識鞏固和復習,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做到跟蹤評價,比如通過相關的學習軟件或網站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在上面完成任務,并反饋給教師,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能力的養成[3]。
總而言之,在社會環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教育行業的有序推進和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緊跟信息化的步伐,完善和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論是在教學準備環節還是實施環節,亦或是課后評價環節,都一定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學生全方面發展,提升自己的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