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前言:我國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迫切需要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下教學新需要。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仍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索然無味,讓學生對初中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研究,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采取講授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黑板上將數學公式羅列出來,并以課本為參照,采取灌輸式的模式進行數學課程講解。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傳統教學理念下,學生學習存在著一種被動性,教學內容以及公式定理完全是教師口頭講述,學生被動接受,使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
隨著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采取一種啟發、引導式的教育,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這樣一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即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通過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讓學生對學科產生好感的重要推動力,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在進行數學教學改革時,要注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數學課堂當中。這種融洽的課堂氣氛,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言,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給學生一種人文關懷。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會講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堂當中,在交流和互動之中,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把握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學生出現問題進行把握,要注重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可以巧設問題陷阱,捕捉到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進行絕對值這一問題講解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陷阱。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問學生9的絕對值是什么?學生們會回答“9”,這個問題較為簡單,同學們都知道,整數的絕對值就是其本身。針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舉一反三,進行反向詢問:“絕對值等于其本身的數是什么?”由于慣性思維,學生們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會直接說出:正數。面對這個回答,教師可以暫時不指出學生的錯誤,可以繼續提問道:0的絕對值呢?關于這一問題,很多學生都已經知道了問題的答案,絕對值是其本身的數,除了正數之外,還包括0。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巧設問題陷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的錯誤,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印象,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數學教學過程中,若是單憑教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弄懂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升學生數學能力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很好地探討,學生之間一同思考著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加強互動與交流,要事先對問題進行設置:(1)試問直線與圓存在哪幾種位置關系?(2)從點與圓的位置關系來看,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數量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針對于上述(1)、(2)中的問題,學生們若是單獨地進行問題解答,有些學生很難全面概括,而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則能夠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將一些遺漏的知識點進行補全。這種學生之間互動與交流的課堂學習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對于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綜上所述,針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更加注重增強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基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同時,新的教學模式應用,更加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尤其是互動式的課堂模式,能夠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當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從而培養出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