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一 孟祥怡
(天津天獅學院,天津 301700)
漆藝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史,我國的漆藝與其他民族相比具有典型的特征,尤其表現在顏色和圖案層面。但是,在現代化發展的當代,工業化生產讓我國的家居設計呈現出西方化的特點,家居裝飾中西式陶瓷和玻璃飾品被廣泛使用,傳統漆藝逐漸被忽視。西化的設計在普及過程中出現了審美疲勞,與此同時,缺乏文化根基的西化設計讓國內的部分家居設計出現了浮夸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要從中華文化入手,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尤其是發揮漆藝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的作用,讓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漆藝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封建初期,是我國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傳承漆藝是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傳統的漆藝在顏色使用和技術要求等層面與當代生活出現了一定層面的脫節,逐漸被快節奏的當代人舍棄,進而漆藝亟待被保護。在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環境中,漆藝的保護逐漸開展,但是傳統的漆藝產品工期長,與工業化生產相比具有較大的劣勢,漆藝的傳承出現了斷層,這些都使得我國的漆藝藝術必須要尋求新的保護途徑。
家居設計不僅要實現使用功能,設計還能體現出人文功能。設計時必須在空間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符號化設計,讓原本空洞和普通的空間變得極具欣賞價值。家居的根本還在于使用者,設計人員經過與使用者深刻交流了解使用者對于空間的功能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賦予空間美的享受。但是,我國將漆藝運用在家居設計中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工藝的限制,無法進行大范圍的推廣。科技的進步讓我國漆藝在家居設計中的身影逐漸增多,也讓我國優質藝術揭開神秘的面紗。
我國傳統的漆藝具有極強的保守色彩,主要根源于紋樣和形式直接被套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家居空間的縮小,讓傳統厚重的設計顯得格格不入,與崇尚簡約風格的當代設計背道而馳。中國傳統漆藝有眾多裝飾紋樣,彰顯莊重的厚重紋飾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傳統紋樣中有眾多彰顯典雅和斑斕的樣式能與現代風格相吻合,將傳統紋飾經過篩選以及交互組合融入到現代家居設計中,便可體現出風格迥異的特點。目前,傳統漆藝紋樣與現代設計融合最成功的是主題手表的設計,部分高檔品牌從中國漆藝中汲取靈感獲得了成功,同時現代家居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將中華傳統漆藝和現代審美融合,最基本要求在于設計中不能全盤轉移,必須要在尊重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接軌,相互交融。對于部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紋飾,設計師在進行家居設計時可以進行適當地簡化,顏色使用也可以進行大膽突破,這樣才能讓整體的設計風格協調一致,而不至于因為傳統紋飾的使用反而讓家居設計變得突兀。在對家居設計時,如果要使用傳統紋樣,應當著重關注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可以提煉部分紋樣的基礎造型應用到現代家居設計中。漆藝中的部分紋樣符合當代社會的簡約化審美,尤其是生活場景和描述自然動植物的紋樣。這些直接來自于生活的紋樣具有極強的簡約風格,將這些紋飾與家居設計中合適的器物或某些軟裝搭配相結合,可以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韻味。經我國考古專家統計,動植物紋樣是傳統漆藝的主要裝飾紋樣,此外花鳥魚蟲等也都有極廣泛的使用性,部分文物制作精美,將紋飾和空間完美結合,令當代人喟嘆。由此,在當代家居領域,設計時也可以借鑒優秀文物的設計理念。
其次,簡化使用,同時與家居設計的功能性相結合。中國傳統的部分紋樣特別繁瑣,在進行家居設計時應當進行簡化處理。針對如卷云圖案、獸仙圖等的復雜圖案,倘若在現代家居設計直接運用會比較困難,必須要進行簡化處理。同時可結合家居設計中器物或裝飾的功能使用來提高其實用性。如衣柜柜門的設計,將古典紋樣元素與現代家居柜體結合。提煉傳統漆藝中的經典元素,雜糅進現代風格家具中,以現代人的審美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家居設計物品。既符合了當代人在家居設計中對精致生活的向往,又可呈現出極為濃郁的東方情調。
我國傳統的漆藝以木胎為主要依托,雖然也會在陶瓷或者銅上使用,但是由于傳統技術的限制,制作難度較高,難以被廣泛鑄造。但是,在科技發展的當代,新技術能夠為漆藝圖案在多種材料中使用創造條件。一方面,在材料層面,新材料的出現讓漆藝的使用突破了木質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三維立體技術等新科技讓漆藝的設計更加便捷。此外,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漆藝的產品能夠進行廣泛的宣傳,使得漆藝產品和市場融合的更加緊密,具有極強的藝術張力。漆藝是我國傳統的藝術,但是,倘若止步不前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在進行漆藝與家居融合時必須要進行優化創新。
漆藝是我國精湛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地域的豐富性。在現代家居設計發展逐步邁向繼承傳統文化的階段中,漆藝作為古往今來成熟的藝術,可以被當代社會直接運用。但是,茫然使用會使部分漆藝與時代的相結合變的突兀。漆藝文化既保留了實體的物質性,又傳承著手藝人的“工匠精神”,雙重屬性使得漆藝在現代家居設計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此,只有不斷進行優化創新,才能使得漆藝文化為現代家居設計做出更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