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遠偉
(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就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民族音樂實際教學現狀而言,其教學效率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無法達成傳承并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是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形式,旨在利用高校音樂教學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進一步發展。
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社會背景推進了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進程,就民族音樂文化而言,其屬于各大高校專業音樂人才培養的基礎內容和重要內容。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當前,我國現代音樂發展不僅需要借鑒西方國家的文化就其不同的特色進行吸收,還需汲取并發揚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中的亮點,推進現代音樂發展進步的同時就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承。由此可見,民族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學二者之間存在相應聯系,前者可為高校專業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資源和有利條件,而后者則可發揮傳承及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因此,可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看作是當代高校開展音樂教育的輔助內容及手段,于音樂教學過程中將我國歷史文化及民間特色進行融入,提升音樂教育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故事性,于高校音樂人才人文素養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就當前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而言,教師主要發揮引導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其可做到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的意識和興趣,于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升和個體素養的養成均有積極意義。
就音樂教學而言,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都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人員,其占據課堂教學的大多數時間,并且教學過程中并未涉及師生互動。在此種單一且被動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興趣處于相對低下的狀態,并在被動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較高的依賴性,學習效率整體處于較低水平。現階段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教學內容自身的趣味性大幅度提升,再加上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可就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教師借助民族音樂文化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可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至教學過程,促進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雖然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紛紛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進行轉變,但是因教學知識自身因素方面的限制僅可以就教學有效性進行相應提升,學生音樂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并不是特別理想,于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相悖。高校音樂教師開展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學內容為基本依據就恰當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選取和融入,轉變單純開展知識教學的枯燥性,通過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和現代音樂知識的融合激發學生深入探究意識,可切實提升學生創新意識與創作能力。
眾多數據顯示,現階段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僅有專修民族音樂的系別將民族音樂納入主修課程范疇內,其它音樂系別均存在民族音樂不重要的理念,所以民族音樂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呈現。此種教學安排極易使得學生產生民族音樂不重要的錯誤理念,進而忽視民族音樂的學習,也就無法由民族音樂中就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進程進行體會。此外,學校此種教學安排于學生民族音樂興趣的養成與提升十分不利,阻礙了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近些年來我國越發完善的科學技術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方式及方法。傳統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教師通過口頭傳授的方式開展教學,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音樂專業教學的需求。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持續更新于高校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可利用音頻以及視頻形式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更加直觀且生動的呈現,拉近學生與音樂文化距離的同時使其感受來自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體會其所呈現出的鄉土人情并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發生及發展史,均有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掌握。因此,音樂教師在實際開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過程中可積極應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結合傳統民族音樂知識的理論、背景以及基礎特征就適宜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提供更加豐富的音樂素材,提高學生音樂感受的同時就其民族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進行強化,久而久之所有學生在家國情懷的驅動下自動成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
就音樂教育而言,情感的培養以及感情的表達都屬于重要內容,其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生活態度、氣質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屬于傳承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而且屬于培養學生精神情感的關鍵措施,所以要給予高度重視。眾所周知,民族音樂于我國各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中逐漸形成,因此要想達成提升民族音樂文化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需要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將音樂內容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由上述所言可以得知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二者為相輔相成的關系,前者可進一步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后者則可通過教學過程的融入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見,高校音樂教師要就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行轉變,然后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實現弘揚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和提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