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廉政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廉潔從政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反映著一個階級、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執政方式。黨的十九大的召開再一次將廉政文化滲透到群眾的心中,博物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大載體,是時代精神與傳統結合的陣地,應通過自身公益性和傳播性,把廉政文化印在從政者組織者的腦海中,把廉政文化傳遞到群眾的心里。本文將主要探究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陣地作用,大力加強廉政文化。
關鍵詞:博物館 ? 教育陣地 ? 廉政文化建設
政治學上曾有一個概念,政治、經濟與文化三者密不可分,政治經濟為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文化又對政治、經濟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社會各界都極其重視文化的作用。由此,延伸出來一個概念“廉政文化”,即通過對政治上行動的文化教育來提高政府的執政水平。而關于如何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探究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而方法--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陣地作用也成了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種方式。下文將主要討論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陣地作用,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一、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是指在某一單位、某一特定地點所建設的有關傳播的媒介,是重要文化記錄的載體。博物館的種類眾多,有歷史博物館、專題博物館、紀念館等等,主要以研究、教育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科學文化知識等價值的藏品,并進行展出的特定地點載體。此外,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盈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作自己的基本職責,作為一個平臺,它將一些珍貴有價值的內容傳遞給社會公眾,為社會各界群體提供了學習知識、欣賞文化的機會。博物館的基本功能大致有研究、收藏收集、保存、傳遞和展出這幾點,博物館是基于服務社會、向大眾開放,為研究、教育及欣賞、娛樂的目的而存在的一個開放性的公益性的窗口。博物館強調的是加強人類各自之間和人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并利用珍貴的資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
如今的博物館與紀念館承載了當地乃至更大范圍內的人類歷史文明記憶,它像一個訴說者,向造訪者吐露心聲,告訴現代社會的人類,先人曾經留下了怎樣的光輝或是辛酸的歷程,這些美輪美奐或是破舊不堪的遺物都是早前時代的反映和精煉。它在傳播廉政文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作為廉政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更值得去研究[1]。
二、創新博物館的廉政文化
當今時代信息化和全球化急速發展,因此只做到在固定地點被動地等待著群眾來參觀學習是過時的。例如有些當地群眾會因為熟悉而漠視博物館的文化,而有些地域較遠的人會因為時間與地域上安排不出空檔,不方便對博物館文化造訪與學習。那么,就可以利用當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模式,把博物館送入網絡科技,把博物館送入世界各地。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由于普通博物館難以滿足大眾對文化活動生活化的需求,“類博物館”與商業文化包裝的產品吸引更多民眾參與。近二十年來,社會各界還有一波在文創產業方面的新潮,一些:“主題博物館”、“文化游樂園區”、“主題書店”、“觀光工廠”等類博物館紛紛出現。
首先,想要更大程度上拓展博物館的廉政文化傳播面,博物館需要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平臺,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形式拓展在原有博物館里無法進行的服務,打破原有模式的局限性,這也就是當今的虛擬博物館,將生活中的真實存在的博物館的信息同步到網絡上,吸引廣大群眾的興趣,拓展群眾總體的廉政文化學習水平。
其次是要將廉政文化的內容進行提升。黨的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只有大眾百姓喜愛并且接受的文化才是我們要去傳播的文化。那么綜合一下,為何不將所推廣的廉政文化與老百姓的喜聞樂見相結合,達到廉政文化的多樣性,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廉政文化,并達到深遠持久的效果。
同時,采用演繹法將革命故事、廉政干部工作故事排演出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廉政文化的受眾不論男女老少都對試聽結合的文化教育方式有較強的接受性。像人民的干部焦裕祿的故事、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辛酸歷程、紅軍萬里長征的苦路、八年辛苦抗戰的故事以及等等都是極其富有演繹性的。這些故事都是老百姓聽過的,但真正讓百姓記住、感受得到又是另一碼事,所以更需要不斷重復,由此把廉政文化所滲透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傳播給群眾。從政者在組織廉政文化的傳播時,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廉政文化的魅力,接受了廉政文化的傳播,從而廉明執政。
三、抓住廉政文化中的重點
博物館本身有極大地宣傳優勢,這對廉政文化的傳播有著極大的貢獻,可以使黨員干部在執政過程中受到道德標準的規范。而博物館在開設廉政文化的教育時,更應該牢抓廉政文化素養中的重點--廉明。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是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博物館可以放開相關廉政文化圖書以及圖片,以“求真、務實”、“廉明”、“為人民服務”為主題開展閱讀寫作活動,讓從政者翻閱廉政文化相關圖書,把各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回憶起來,同時群眾也可以參與進來。看到當地博物館如此用心,從政者如此認真地學習廉政文化,群眾的心中自然就對執政者豎起了大拇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廉明”地含義,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產生信心。
現代社會知識人群總體水平上升的很快,人們在一重要事件上對專家講座的開展有一定的傾向。那么同樣的,關于傳播廉政文化,博物館作為一個載體,可以召開一些或大或小的講座,可以面向從政者,可以面向人民群眾,群眾知法懂法,監督執政者行使權力,執政者明白自己的權力行使范圍,更加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切都變得水到渠成[2]。
四、形成廉政道德規范
黨的發展歷史是坎坷曲折的,其中歷經了千難萬險才成就了這樣一個和諧的中國現代社會。先人革命家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不畏艱難險阻地革命品質都是現在乃至未來都要牢記于心的。在最早的長期的革命抗戰中,我們有抗戰精神、
井岡山革命精神、長征精神以及其他值得敬佩的精神,在黨進行改革開放戰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漫長過程中,還形成了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的干部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還有抗洪精神等等,而后的歲月中,還有更多的偉大精神都是值得學習和贊揚的[3]。
博物館作為一個官方的載體,可以通過黨的發展歷程來傳播廉政文化。在歷史遺物、珍貴文獻、遺留錄影音像、圖片、視頻 、廉政書籍中傳播廉政的思想,使執政者心中樹立廉政的標桿,人民群眾確立執政者廉政的觀念,在磨合中讓執政變得透明公開,黨員干部自覺地抵制一些個人利己主義 、個人享樂主義 、拜金主義等極端思想,抵制腐敗,自律自信,樹立政府的權威。
高舉黨風廉政的旗幟,博物館還可以把正確的廉政文化送入鄉鎮、送進社區、傳播到各個機關。博物館可以在所在地定期創設廉政文化圖文展,把普遍的人民群眾同執政者聯系在一起,共同教化。還可以放開廉政文化教育視頻展,在一些鄉鎮地區,可以制作臨時露天電影展,群眾在學習工作后的空余時間,集合在一起,一起來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從而對政府產生信心,并監督政府做得更好。在這樣的反作用之下,各級機關的行政人員也更加確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路貫徹落實下來,使我們離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更進一步[4]。
五、結語
宣傳廉政文化,博物館是一個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理想陣地。為了更好的加強博物館廉政文化教育,以上的幾點都是相輔相成的,想要更加完美地完成廉政文化的教育目標,還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信任。
參考文獻:
[1]郭星.如何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8,(01):13-16.
[2]李小璐.運用“121”教學模式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小學數學,2017,(11):53-56.
[3]郭星.如何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8,(01):13-16.
[4]李小璐.運用“121”教學模式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小學數學,2017,(11):53-56.
(作者簡介:陳卓,學歷:碩士,單位:長沙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