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遙

[摘 要]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會上關于是否應該通過延遲退休來緩解中國的老年危機的爭論由來已久。然而,改革退休年齡必然會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影響,很大一部分就業人員擔憂自己的就業機會被擠占。短期來看,延遲退休確實會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一定的負面沖擊,但長期來看,負面作用能夠被抵消,同時促進就業,故考慮延遲退休政策改革不必對就業形勢過于擔憂,而應加緊落實相關政策。
[關鍵詞]延遲退休;勞動力就業;人口老齡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174
1 我國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及就業現狀分析
1.1 老齡化速度快、程度高、未富先老
1982年起,我國開始從成年型的人口結構一點點轉變為老年型的人口結構,高齡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老齡化程度也越發加深。我國人口結構轉變的發生還不到20年,僅在這20 年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所占比重已飛速上升。
人口老齡化發生、發展于中國的經濟還不夠發達的時期,所以很大一部分的人口未富卻已先老。如果把老齡化程度當成對比的標準,其他發達國家在同一老齡化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出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果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對比的標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超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很多。
1.2 就業壓力長期存在、就業結構矛盾顯現
圖1 總就業人員數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導致適齡就業人口的增長速率下降,如圖1所示,就業絕對量逐年增加,但漲幅越來越小,行業中出現了就業難與招工難同時存在的現象。
我國目前是一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不僅需要改善經濟結構,還要盡快產業更新升級.故而在這一過程中,摩擦性、結構性失業的產生避無可避,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充足同時勞動力需求不足,而是勞動力分布結構上的不均衡迫切需要調整。
2 延遲退休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有何影響
2.1 退休的延遲對勞動力市場的短期影響
(1)擠占部分待業者的工作崗位。延遲退休年齡后,本該離開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繼續工作,必然給待業者的就業造成了一個擠出的局面,這一擠出效應并不只是針對年輕人,而是所有沒有工作崗位但有就業意愿的人,只不過是一些用人單位在選擇時,通常會選擇年齡高一些的、工作經驗更豐富的勞動者,所以最終主要表現為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參加工作產生一個擠出的效應。
退休年齡的推遲導致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供給重新配置,較短時間內對就業率的負面影響有多強與退休人數的規模和集中水平高度相關,由于老年人口從崗位上退休和年輕人的就職不是完全對換的,退休年齡的推遲在短時間內對就業帶來的打擊會被弱化,遠沒有想象得嚴重。
(2)使隱性再就業顯性化。事實上,相當一部分選擇提前退休的勞動者并沒有真的從勞動力市場中退出,大批專家、科研工作者和高新技術人員退休以后是被原來的單位邀請回來或者被別的單位接著聘用,由于適齡勞動者享受很多國家福利,例如無須單位自掏腰包來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所以很多用人單位會選擇返聘這些勞動者,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
2.2 退休的延遲對勞動力市場的長期影響
(1)緩解勞動力供給的困境。現階段就業形勢嚴峻并不是因為中國勞動力供給的數量過多,而是由于我國的制度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不合理等因素。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相比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許多,具備老齡化的速度快、老齡化的程度高、老齡人口數量龐大等特點。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勞動適齡人口共9.4億,預計在2050年將減少為7.1億。我國的勞動人口在2015年達到峰值后,逐年遞減360萬之多。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毫無疑問,將直接使得我國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獲得再就業的機會,增加其工作年限,調整人口結構的不平衡,緩解日漸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2)積累豐富的人力資本。退休年齡的改革為我國勞動力市場注入了一筆珍貴的財富,老年人口的人力資本是不可忽視的,經年累月的工作經驗、技巧積累,進行腦力勞動的老年人口在有些工作上往往比很多年輕人有優勢。同樣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年輕人擇業偏好于一些高薪、新興行業,很多相對冷門卻重要的工作就十分缺乏人才,如果老年人口參與進來,還可以和年輕人形成就業互補的良性態勢。
推遲退休年齡將導致勞動適齡人口的供給增加,進而提升老齡人口的勞動參與水平、促進人力資源價格的下降,最終減少用人成本,為各年齡段人口的就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抉擇。正如學界盛行的一種觀點,年齡大的就業者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如果高,就能對年輕的就業者的失業率產生一個有效抑制的作用,使不同年齡段的勞動力相互補充,人力資源的社會經濟價值得到更為合理的應用。
(3)減輕養老金的支付壓力。由于我國老齡人口比重不斷提升,社會保險參投保率越來越失去平衡。延遲退休能夠調整法定退休年齡,降低在崗勞動者和退休老年人口的撫養比例,從而減輕企業和在職職工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同時,還能夠通過增加在職老年人口養老保險繳費人數和繳費年限,變相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延遲退休政策改革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勞動者的生命周期和工作年限重合度將更高,能夠增加退休金的領取比例,為整個社會經濟價值的增長創造契機。與此同時,退休政策改革后所減少的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等,接著將對市場產生作用,如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
3 延遲退休的政策建議
3.1 加緊落實養老金“并軌”
養老金并軌,即與養老金雙軌制相反,指對體制內的在職勞動者和體制外的就業人員適用一樣的公民基本養老保險規章。由于“體制內”的單位福利好,國家可以提供豐厚的養老待遇,所以報考公務員的考生數量年復一年大幅度增加,導致就業人口數量和生產總值的不匹配。而且,養老金的差別對待會致使我國的財政負擔增加,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國家單位應該改變自己的養老金水平的規定,但是相應地要求改革者放棄自身的利益,從個人立場來說做到這一點十分困難。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針于2014年年末經審議通過。截至目前,已有明確的并軌方案的省份達到了13個,政策制定者應以推進社會公平和穩定為先,繼續加緊養老金并軌的貫徹落實。
3.2 增強老年人再就業能力
雖然老年人口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但是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迅速發展,若要廣泛推行延遲退休,有必要為他們提供適合自己的崗位和一定強度的再培訓??梢钥紤]構建一個適齡老年人專用的人力資源平臺,幫助他們更好地和用人企業交流。
3.3 完善法律支持和養老保險制度
退休年齡的推遲固然能夠減少國家對于養老金的支付負擔,但是如果不把養老保險制度加以完善的話,政策很難達到期待的效果,現如今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的格局相比幾十年前發生了較大變化,最顯著的就是非公有制經濟、混合制經濟漸漸超過了公有制經濟的份額,與之相隨的是越來越龐大的非正規就業人員群體和越來越頻繁的勞動力流動,因此養老保險制度作為首要的利益保障,必須盡可能地適應市場的規律和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周渭兵. 老齡化下的中國未來職工撫養負擔的測算與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 2009(1): 52-58,112.
[2]張明麗,杜慶,李方. 澳大利亞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情況及對我國經驗借鑒[J].改革與戰略, 2011, 27(8): 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