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更安
摘? 要? 媒體語言傳播的表達樣式不外乎兩類:文本表達和無稿主持。論文選題于屬于主持傳播的文本有聲語言創作,遵循的是經典的播音主持創作原則,從播音感受切入,以“邏輯感受”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基于稿件的“文本邏輯”、表達的“語流邏輯”和受眾心理的“接受邏輯”所形成的整體“邏輯感”及其作用。
關鍵詞? 主持傳播;文本表達;邏輯感受;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2-0093-02
主持傳播,從本質上說,是語言傳播者(在傳統傳播媒體中叫播音員主持人)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反映的現實活動,多數情形下都是有文本依據的,主持傳播者需要把一篇白紙黑字的文本稿件經過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感受,運用表達藝術技巧形成具有易懂性和親和力、有精氣神的有聲語言呈現給
受眾。
文本的有聲語言創作,感受是十分重要的。感受包括形象感受和邏輯感受,邏輯感受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重視并駕馭好“邏輯感受”,真正做到備稿時理清文本內容的邏輯鏈條,播音時在創作者內心形成思維上的邏輯鏈條,最后達到有聲語言語流具有邏輯感,才能完整準確地完成文本語言的“文”轉“音”任務,達到理想的創作表達效果。
1? 邏輯是文本詞匯組合和整體結構的“語言
鏈條”
文本表達,是指有完整文字稿件作為創作依據的有稿語言創作,新聞播音、電視配音、紀錄片解說、網絡短視頻主持都屬于這種文本有聲語言表達。文本,是作者精心創作的文字成品,都有思想品位高、遣詞造句講究、邏輯關系縝密的特點,其整體布局、結構層次、首尾關系有著多重的內在關系且渾然一體;句與句之間、詞與詞之間處處結構嚴謹。
作為二度創作的文稿有聲語言表達,只有對文本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去具體感受,包括形象感受、邏輯感受,并通過這一系列的理解感受分析,掌握文本的層次結構,感受其中復雜的內在邏輯關系,才能從整體上掌握文本內容、廓清各種層次關系、抓住文本的邏輯鏈條,進而游刃有余地去醞釀情感,激發播講欲望,為完成表達做好準備。
播音主持學界大咖付程教授說:“(文本稿件語言創作中)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會使感受偏離稿件精神實質,而感受的深淺程度又影響理解的程度和水平,理解為感受導向,感受使得理解深化。要整體上把握文本,必須通過邏輯感受來實現。”邏輯感受是對文本的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義及稿件本質、脈絡的整體把握。邏輯感受包括總括、并列、轉折、因果、對比、主次、遞進等多種感受。它融匯在文章的脈絡之中,形成起、承、轉、合的邏輯鏈條。
篇章、層次、段落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語句間、詞語間的內在聯系,是文本播音創作表達的依據。
2? 邏輯感是主持傳播語言有序推進的語流“內驅力”
主持傳播中有聲語言創作的播讀不是機械的“出聲念稿”,是基于對文本整體理解和感受后的藝術表達,是一種創作;主持人不是“傳聲筒”,是不可脫離文本之“本”的能動的語言藝術工作者。
文本有聲語言創作是從備稿開始的。在備稿時,主持人必須從稿件的結構入手,對稿件的內容、稿件的脈絡、事件的順序、矛盾的發展進行仔細的體察,使自己的思維進入到作者寫稿時的思維過程中,使稿件的文路與主持人自己的思路合為一體。這是毋庸置疑的文稿有聲語言創作成功的前提。
語言創作中的初始感受一般是具體感受。具體感受是有聲語言表達的關口,是繼理解之后的重要環節,又是整體感受的基礎。只有將具體感受深化為整體感受,才能完成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這種整體感受,就是感受文本的整體思想,感受文本的語言形式,而文本的語言形式感受則主要體現在邏輯感受上。
具體講,邏輯感受要做到:一方面,理解內容主題,吃透文本精髓;另一方面,感受到文本的邏輯鏈條,既要感受到詞與詞之間、句子成分之間、上下句之間的微觀鏈條,又要感受到內容和整體文稿方面的宏觀鏈條;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應當通過內在語的創作技巧來幫助自己形成切合主題的整體感受。通過著眼整句、整段、整篇去“感受”,感受到文本中上下銜接、前后呼應的連貫性、流動性和不可分割感等。
邏輯感受是主持人對于體現在文本中的多種邏輯關系的內心體驗。這種內心體驗是有效的,積極的,有用的。在語言表達時,它為主持人提供了現實的內心依據,并可迅即融合進主持人的思維,使主持人的連貫思維外化為表達語流的有序推進,達到播音語流環環緊扣,播音語感完美和諧。
經驗豐富的朗誦家、播音員幾乎都這樣說:在吃透文本語言本質基礎上理出邏輯關系,醞釀出總體感受,能納入表達者語流貫穿線的“潛流”,使每一個環節之間都可實現如膠似漆,給受眾以行云流水的自如感、天衣無縫的邏輯感。多年年的播音主持工作生涯和教學使筆者深深感到,有聲語言表達抑、揚、頓、挫的語流和輕、重、緩、急的節奏,邏輯感、易懂性、親和力的呈現,離不開包括主題感受、形象感受、邏輯感受在內的總體感受。文本語言創作者對文本感受得深透了,從表達心理看,就能促使自己在表達時思維跟著感受有序推進,就能使表達語言給受眾以明顯的“語流邏輯感”
3? 邏輯感是增強主持傳播親和力的“接受
期許”
作為較難把握而又常常被初學者忽視的邏輯感受,它在主持傳播語言創作中是創作主體將稿件的內容“及于受眾”的橋梁,是創作過程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實現好的表達效果、好的受眾接受效果的基本內部技巧之一。
主持傳播的文本語言表達,就是實現由“文字”到“聲音”轉變的過程,因為是語言的二度創作,受眾看不到一度創作的文本,有聲語言就成為了受眾接受信息、接受情感、接受主體內容(文本)傳播的唯一載體。表達是否清楚、易懂、真切,是否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原創文本的主體內容和精神實質,就成了檢驗播音創作水平的最重要的標準。
根據播音導論所說的語言表達三要素,文本語言的傳播必須實現“傳播內容(文本)、傳播主體(播音員)、接受客體(受眾)”的統一。其中受眾,包括受眾的特點、受眾的心理等因素是不可忽視的。表達者要研究受眾,心里裝著受眾,表達時想著受眾,以受眾的接受為自己語言創作的終極目的。
不妨從受眾心理層面去研究一下受眾:受眾也是人,他(她)有感情,在收聽我們的傳播內容時也是有心理活動的。他們在接受傳播內容時,對表達語流中聲音的邏輯感推進是有感受的,對聲音韻律感、內容變化感、情節推進感并不是無動于衷的。他們隨著表達語流的邏輯感推進,內心也有自己的“接受邏輯感”,也可以叫接受傳播的心理期許。如果我們的有聲表達能夠較好地體現邏輯感,那么就會形成和增強受眾的心理期許,達到提高有聲語言的親和力,增強傳播語言的宣傳效果。
4? 結束語
媒體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各種傳播手段層出不窮,各種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現代化、智能化。文本稿件的語言創作是主持傳播效果和價值的主要體現,并不會隨著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而失去意義,其語言的經典性、表達的審美性、影響的重要性遠遠高于主持人的即興語言。研究文本語言表達,沒有也不會過時。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理論,或許被認為有些許的呆板或八股之嫌,但播音主持這門實踐藝術有經典的“業”、有體系完善的“學”,生命力是旺盛的。在新媒體空前發展的今天,網絡傳播中的主持傳播應當很好地繼承傳統媒體主持人的主持作用,即使AI主播的出現,也不能否定作為能動性表達者的主持人“人”的作用。
在文本語言創作中,感受是重要環節,除了邏輯感受之外,還有形象感受、局部感受、整體感受等等。這些感受不是孤立存在、互無關聯的,而且感受與理解,與內在語、對象感等內部技巧,與停連、重音等外部技巧,也都是互為關聯的。只有堅持語言創作道路,正確理解和駕馭邏輯感受,才能使主持人的文本語言創作日臻成熟,更好地服務于新媒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莉.播音員感受能力的自我培養[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4):76-75.
[2]周彤宇.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的基本原則[J].新聞世界,2010(9):17-18.
[3]蘇曉飛.播音主持創作過程的心理分析[J].東南傳播,2012(7):185-186.
[4]于欣鑫.淺析播音感受[J].戲劇之家,2015(8):208.
[5]付程.論播音感受的特征與結構[J].現代傳播,1995(6):47-51.
[6]劉鳳至.媒體融合背景下節目主持人的融變之路[J].傳媒,2019(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