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邁入了穩健發展道路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學習研究基礎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之一,深入研究政治經濟學,發揮其長處來指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時代在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關鍵詞:新時代 ? 馬克思主義 ? 政治經濟學
一、新時代的呼喚
新時代的特征體現在“新”,與以往時代相比我黨面對的形式、條件、環境、基礎都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同時我們也有了新的目標。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所創造的偉大成就是新時代發展的歷史基礎,新的時代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偉大民族的“中國夢”。為此黨的十九大提出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新“三步走”發展規劃,尤其是第三步的要求是我們的新目標也是新使命。唯物史觀告訴了我們兩個“決定”的真諦,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應該遵守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發展也不例外。新時代發展目標要求我們擁有強大的生產力做后盾,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偉大的成就直接而又客觀的說明馬克思所鍛造的政治經濟學是一把鋒利的武器,這把武器幫助不僅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貧困惡魔,也會指引這我們走向新的勝利。新時代的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前無古人的偉大改革,這場改革是自我的進化和升華,關系著大到國家命運小到個人前途,社會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繼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吸取那種純天然的草本精華使中國經濟發展煥然一新,另一方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實踐大革新。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繼承優良傳統加大創新力度,響應時代的呼喚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得到長足發展。
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基于矛盾的新變化,創新初級階段發展理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幾個微小詞語的變化的背后體現的是時代的發展,雖然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還要居安思危、冷靜頭腦知道我們發展的不足之處。也要認識到,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化[4]。使我們認識到兩點,第一基本國情沒有發生變化,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就初級階段而言,它是可以分為若干個小階段,經過努力我們從前一個小階段進入了下個小階段。第二我們的發展是不充分的,現存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是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著東西部發展的不協調,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大量貧苦人口還未有效脫貧等一系列問題。主要矛盾的變化使我們形成對發展的新認識,把握時代的脈搏來開拓創新,在完全了解國情的基礎之上來制定更加符合人民發展要求的新目標。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有著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黨是人民的救世主、是發展的引領者、是時代的先鋒號,就是有了黨的領導我們才制定了符合我國發展的特定目標,不僅使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也讓大量貧苦人口脫貧致富。主要矛盾的變化也是基于黨對國情的深刻把握,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發展這個總基調來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所以認清矛盾就來解決矛盾,解決矛盾就需要運用新的發展思路不斷與時俱進,這樣的新思路新方式就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創新,理論的創新就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得到豐富發展。
(二)明確先進的研究立場和方法,以實踐來推動理論發展
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過程是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再由實踐到理論,這樣的無限反復,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偉大的歷史命題,不僅是理論的創造過程也是實踐的發展過程。這一歷史命題的提出就是要解決中國在發展中所面對的實際問題,中華民族是就有創造性的,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的經濟學家巧妙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相結合,推陳出新創造地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并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立場和方法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明確先進的研究立場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立場。黨的十九大以來社會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以增進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為著眼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深刻體現,是我們堅持并加以完善的研究方法。我們的研究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證明我國的發展如此高速,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現在我們的發展依靠改革開放,將來也必定如此。改革開放的實踐是我們擺脫落后走向復興的決勝法寶,所以我們的研究還是要堅持改革開放的理念來提出問題、認識問題,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對于經濟學家來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吸收借鑒現有的先進觀點和研究成果,結合中國社會的發展實踐來進行理論的創新。對于廣大的思政工作者要積極主動的做好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和宣傳,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讓更多的時代青年知“馬”,懂“馬”。明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立場和方法,以具體的實踐來反作用于理論創新,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時代的擔當。
(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改革開放新發展
我國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們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加以完善,使其更好的為經濟發展所服務。在完善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解決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優化社會分配等問題。不同于傳統的純粹市場經濟,我們在尊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市場可以更好的反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其靈敏的嗅覺來發掘社會發展的新動向。大力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健全有效治理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來彌補市場的不足,加強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維持市場秩序、力保有序競爭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高效快速發展的強大推手。在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后,還要加大國有企業的改革。在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起主導作用,國有企業作為公有制的重要體現在很長一段時期為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國有企業大最大優勢就是行動統一、集中力量來完成艱巨的任務,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國有要經行改革來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改革后國有企業的發展更有活力,提高了創造力使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仍然起重要作用。在優化收入分配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合理分配制度,健全按生產要素的收入、對國民經濟收入經行在分配、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為了確保社會的穩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滿,繼續推動分配制度改革使經濟的發展成果惠及于民。一方面不斷的實行改革舉措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另一方面還要擴大對外開放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中國貢獻,讓中國經驗中國模式走向世界。在社會主義國家搞市場經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性創新,這是我們的原創,這樣的創新是前無古人的,高效發展模式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借鑒。所以我們要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用具體的行動措施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的豐富完善。
三、歷史意義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黨中央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得出的必然結論,也是從實踐發展到理論完善的客觀要求。針對這一學科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把我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豐富的、完整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理論化的經濟學說,以更好地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為堅定中國人民的發展信心,完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任務,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理論高度。從更加寬廣的視角來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建設也有重大的借鑒和示范意義,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彰顯了中國特色。歷史的軌跡表明,一個民族要富強要復興就要有強大的理論做指導,以理論推動實踐,以實踐來促發展,擁有正確的理論是成功的一半,我們現在對理論的豐富完善不僅為當今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后代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使他們也更好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樣做的成果是偉大的是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所以在中國發展經濟就要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來不斷地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堅定信念努力創新,不斷與時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三版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張新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述評[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02):135-154.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網,2019-04-30.
(作者簡介:趙中軒,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