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飛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不斷的發展,農業生產區已經開始運用集中模式進行生產,而在生產油菜的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因此應該進行機械化生產,本文對油菜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技術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為以后機械化技術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油菜生產;機械技術;應用分析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國種植油菜逐漸趨向集中模式發展,對于油菜的種植效率有一定的要求。而傳統的種植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種植要求,因此想要提高種植效率就要運用機械化技術生產。目前根據我國目前發生現狀,國內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尚未成熟,進而導致生產效率比較低,因此需要基于人力作用下進行操作,導致增加人力成本,影響油菜大面積種植。
一、油菜生產工藝流程
油菜生產的過程比較復雜,主要包括油菜的播種、移栽、油菜生長期的維護、油菜收獲、脫粒、對油菜籽進行加工等環節。其中油菜的播種、移栽直接影響了油菜的種植效率,由于油菜的生長周期維護比較長,種植周期一般不會受到影響,油菜脫粒可以作為聯合收割的部分環節,也可以作為后續加工的環節。
二、分析油菜生產過程中機械化的優勢
1.油菜產量增加。機械化生產能夠有效的提升生產效率,同時生長出來的植株也更加的健康,有利于產量的增加。
2.能夠延遲收割期。油菜發育成熟以后,由于無法判斷收割時間,因此在收割的過程中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油菜往往發育至七分到八分熟才進行收割。運用機械化作業可以精準的控制油菜生長發育情況,等到油菜成熟時進行收割,這樣不僅節省時間,同時也提高了油菜質量。
3.提升作業效率。從種植到收割整個過程中運用機械化生產可縮短作業時間不僅節省時間,還充分節省勞動成本,提高整個生產效率。
三、機械技術的應用分析
1.油菜直播施肥聯合播種機的應用。油菜種植的經濟效益與油菜播種質量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油菜的顆粒比較小,結構簡單,很容易被破壞,導致人工播種發生不均勻現象。為了提高播種效率,可以采用直播的播種方式,具體就是在播種后不需要進行移栽,可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力與物力的消耗,利于種植效率的提高。通過直播施肥聯合機的運用,能夠實現三位一體的生產模式,科提高油菜種植的成活率及其油菜的經濟效益。
2.機械化開溝技術。機械化開溝具有間距均勻的特點,深淺也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種植發芽率。但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將一些類似罩殼的裝置拆除后進行調換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的位置,主要是為了使旋轉的速度加快,并且要保證開溝機與旋耕機連接正確。
機械開開溝進行作業時,一定要控制好深淺度,最適宜的為15cm~20cm之間,不同的地域自然形狀不相同,方法也會存在著很大差異。一般來說,開溝的方法分為左開法、右開法以及中間法,開溝的速度是通過開溝手合理進行控制的。想要對速度進行調整主要是根據泥土的松軟程度以及板結情況。開溝的畦寬最好控制在1.2m~1.5m之間,如果過寬會導致泥土不能夠完全覆蓋種子。此外,開溝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溝的筆直性,如果彎曲就會嚴重的影響后期的排水與澆灌。
3.機械化田間管理。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施肥、植保等環節,在對油菜進行施肥的時候,要把握好時機,播種完成后如果選擇直播的播種方式,第一次施肥應該在間苗之后,第二次施肥應該在定苗后,如果對油菜進行移栽,施肥應該在幼苗成活后,并且在第二次施肥時一定要在植株長出3~5片葉子的情況下進行,之后可以根據田菜的實際情況進行植保,植保是指預防蟲害,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植保,例如:噴霧等等。
4.機械化收獲。對油菜進行收割時要根據油菜的種植方式、當地氣候以及種植地域的實際情況選擇收割方式。運用機械化進行油菜收割時包括聯合收割與分段收割,如果在種植的時候選擇直播的播種方式,此時應該選擇聯合收割方式進行收割,只要掌握好時機,就會獲得良好的收割效果。如果油菜在種植后進行移栽,并且產量良好,此時需要選擇分段收割方式進行收割,這樣可降低收割損失。此外,分段收割很少受天氣的影響,但如果種植面積不大,適合應用聯合收割方法。
四、試驗材料、方法與結果
1.實驗材料。對于某一試驗田,油菜在播種的過程中采用直播的播種方式,收獲階段采用聯合收割方式進行收割。
2.播種試驗。選用JPS-12型排種器試驗臺進行展開試驗,試驗面積為0.8hm2,油菜的品種選擇“華雜9”。通過試驗得到: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播種均勻,播種之后均無破損,種子用量在1.6~2.6kg/hm2之間,施肥量在220~520kg/hm2之間,播種完成以后無需進行第二次人工處理,田菜的出苗率高并且生長情況良好,相反人工進行播種的種子,容易出現播種不均勻的情況,并且出苗率也比較低,需要在播種后期進行間苗。分別在播種后的一個月和兩個月進行隨機取樣調查,可以發現通過機器播種的油菜,不僅生長良好,而且出苗率高并且整齊,根系也比較發達,人工播種的區域,油菜的生長的參差不齊,并且成活率也比較低,根系不是很明顯,因此通過本次試驗可以得出人工播種效果遠不如機器播種。
3.收獲試驗。在收獲的過程中,應該對莖稈、排出物、油菜籽粒等參數進行測量,之后計算出喂入量。喂入量等于喂入的總量除以作業時間,同時還要計算出試驗區行駛的速度,行駛速度等于測定區的總路程除以測定區的時間。在收獲試驗時,成熟作物高度為120厘米,自然落粒為3.0g/m2,粒子的含水率為21%,莖稈含水量為71.5%,油菜畝產量可達到2760kg/hm2,試驗進行過程中,實際喂入量為1.5kg/s,行進速度為1.2m/s。在此基礎上,其他參數如表所示。
通過表格可知:所有參數均滿足生產的需求,當生產率達到0.32hm2/h,最大限度的縮短了生產周期和節約成本。
五、結語
機械化的生產模式的效率遠遠高于人工生產模式,但由于受技術因素的影響,機械化生產模式在運用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一定要加強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指導,定期的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術水平,在使用機械生產模式進行播種時,一定要定期進行保養,以便于實現高產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永彥.油菜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技術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2):188.
[2]趙真.大棚蔬菜生產過程中應用機械化技術的可行性探究[J].甘肅農業,2018(17):50-51.
[3]劉志軍,王曉霞.油菜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技術應用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8,40(02):110-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