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妮,王 錦
(西南林業大學 研究生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們的經濟基礎得到保障,對于商業步行街環境的要求也普遍提高,原有的商業步行街景觀環境未能提高人們的購買需求。步行街自身也擁有很多的設計原則與方法,需要設計師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簡·雅各布斯的著作《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談到對于城市的聯想,首次映入腦海的便是城市的街道,街道若富有生氣,整個城市也會更有生氣[1]。世界上許多國家對于商業步行街的設計都擁有著成功的案例,比如在美國建造的第五大道、法國建造的香榭麗舍大道、西安市建立的回坊風情街以及成都市修建的寬窄巷子,不光為本國居民提供便利,甚至吸引著大批旅客到此,且留給世人深刻的印象。因此,作為商業街景觀的設計者,應學習國內外成功的設計案例,理論聯系實際,適用于我國的設計之中,以期建造出更加活躍的商業步行街。本文以成都市溫江區惠民社區景觀改造設計為例,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商業步行街案例經驗,豐富步行街的景觀改造設計依據與實踐經驗。
要建成具有特色的商業步行街需從整個城市的主體空間布局來入手,對城市的整體形象、文化內涵、人文經濟都要有相應的了解。改造過程中更應注重對當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相關元素進行加工與提煉,讓居住在此的人們有強烈的依戀感和歸屬感。
商業步行街的人流量較大,來往車輛較多,合理的道路路線規劃會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保障行人的安全,人們也能更加放心的在此處購買。設計時應盡可能地避免行人走“回頭路”,讓行人在步行途中的景觀節點不重復,提高行人觀賞的興致。
在商業步行街景觀改造設計中,要注重人的需求,針對使用者對環境景觀的各種需要展開設計,最終滿足使用者“生理與心理、物質與精神”多層次的需要,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2]。仔細考察地塊周邊的環境,調查當地居民對于之前所建成景觀的滿意度,在今后的設計中以此為參考,提高居民的滿意程度。注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廁所、路燈、休閑座椅等,滿足人們不論白天還是夜晚都能享受到相應的便利。結合西方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的邊界效應理論[3],對于靠近邊緣區域的空間可適當放置座椅等基礎設施,滿足人的心理及生理上的需要。
一個城市的活力體現在人與場地的互動交流上,在商業步行街中除了保留原有居民的行為習慣,更應在場地中設置供人休閑、活動的場所,提高商業街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進此參觀。
結合生態學的相關理論,合理規劃場地的樹木樹種,挑選適宜本地塊生長的植物,多采用喬、灌、草的植物搭配方式,建立植物群落的穩定性,達到改善周圍環境、提高景觀整體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溫江區于成都市區西面 16 km處,平均海拔高度540 m,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濕度大、日照較少的氣候特點[4]。惠民社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西臨四川農業大學,離溫江區高速路出口較近。初期是作為溫江區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下為周邊農戶建設統一的安置小區,以居住功能為主,但由于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的建設與啟用且與周邊商業發展相結合,惠民社區逐漸轉變為一個集餐飲、購物、教育、娛樂等商業一體化的商業綜合功能體。社區原有的功能性質發生改變,目前社區內交通混亂,學生下課高峰期極易造成擁堵,景觀視覺效果較差等問題較為突出。本設計試圖對惠民社區沿惠民路地塊進行景觀改造設計。
設計場地為L型地塊(圖1),西北長約485 m,東北寬約78 m,總地塊范圍約30234 m2。如何充分利用該地塊的地理位置優勢,與相鄰的校園景觀產生聯系,提高商業的利用率,改善臟亂差的商業局面,為周邊的學生、居民乃至外來游客提供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本次設計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圖1場地現狀
本設計以溫江區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進行加工提煉,旨在打造具有當地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圖2)。
將場地重新整合,統一場地的整體風格,由于溫江區內高校較多,溫江區也承擔著教育科研的重要責任,因此,整體規劃應以規則式景觀為主,營造良好的休閑、娛樂氛圍。對場地進行合理的路線線路規劃,將人與車進行分散,減少交通事故的產生。場地的中央建立休閑集散廣場,在人流量較大的情況下能夠分散人群,避免過度的擁擠,也可作為舉辦小型活動的場所,提高商業步行街的空間生氣,使人與商業步行街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一些區域設計成小型具有一定坡度的草坪,加快雨水的流出,減少地面積水的現象發生,達到更加生態的目的。同時,溫江區也是川派盆景的發源地,在草坪中加入少許盆景,既避免了只有草坪的單調,又為溫江區川派盆景的發揚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商業步行街建筑是商業步行街景觀中整體風格、形象的重要風向標,對提高商業步行街的發展起到較為突出的作用。在滿足商業街建筑的美感同時也要考慮到功能使用的合理性,協調好與場地、人群之間的關系,推動商業的發展。溫江區境內有4條河流經過,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對河流流動的形象進行提煉,使建筑更具有流動感(圖3)。

圖2 總平面

圖3 建筑模型
5.2.1 座椅
座椅的擺放可以滿足人們逛街時的休閑、小憩、交談等需求。曲線的座椅設計能更加讓人們感受到放松與休閑,增加人們的親近感,與周圍的人們也能有更多的交流(圖4)。
5.2.2 垃圾桶
商業街中垃圾桶的擺放效果與數量會影響到人群的使用心情與周圍環境的干凈度。結合商業街的整體設計,采用漩渦的設計效果,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提高垃圾桶的使用率(圖5)。
5.2.3 商業步行街植物設計
溫江區由于氣候條件較好,區內的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多種樹木在此生長良好。采用規則式園林的設計方法,適當添加自然的植物設計形式,加強場地空間的層次感。適當增加立體綠化,豐富場地的綠化形式,為繁華的商業街增添一抹清涼之意,提升商業街的整體綠化效果。溫江區在古代又稱“柳城”,樹種上以旱柳為主要樹種。考慮到經濟成本及后期的維護管養等問題,選用當地生長較好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圖6)。

圖4 座椅

圖5垃圾桶

圖6 植物配置
本景觀改造設計以成都市溫江區惠民社區為例,借鑒國內外經典的商業街設計,旨在打造良好的商業購物環境,為周圍的學生群體及居民提供便利。該案例為商業步行街的景觀改造設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設計思路,同時也為附近學校的商業步行街景觀改造設計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