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玉
(湖北民族大學,湖北 恩施 445000)
當今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們傾向于通過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口碑等生活服務類APP進行點餐,進而解決一天中的食物需求。但這些APP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畢竟只是為了盈利而設計的商業性APP,通常界面類似、推薦類似,應用界面缺乏設計美感,這樣一來就導致美食文化的傳播缺乏相應載體,推廣也受到一定的制約。
而藝術設計則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創造性改造。本文主要以恩施區域美食推廣為例,詮釋藝術設計如何在區域美食推廣中產生作用。通過這一個例研究,為接下來的藝術設計運用于美食推廣,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相應的APP設計指明方向,即滿足基本美食推薦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應用界面的舒適度與美感,從而進行美食文化的宣傳與推廣。
筆者所在的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少數民族特色濃厚。獨特的環境,創造了獨特的吃法。特別是當地頗具土苗特色的風味小吃,如合渣、臘肉、油茶湯、鲊廣椒等。風味獨特的美食在滋養當地土苗兒女時,卻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宣傳推廣陷入了困境。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人們判斷一道菜肴是否美味通常是從色香味三點來判斷的。色,就是一道菜的品相外觀。香,是菜肴帶給人的嗅覺感受。味,是菜肴的味道。恩施地區的特色美食張關合渣、炕洋芋、糊湯豆皮、臘肉等都是輸在了第一點“色”上。眾所周知,人是視覺動物,認識一件事物首先就是從外觀上。若一道菜肴味道一般,但外觀好看就能吸引人去品嘗,而味道好吃,外觀卻不好看的菜肴,人們往往會在吃與不吃之間游移不定。
品牌對一個企業的意義無疑是巨大的。一個好的品牌不僅能給刺激費者產生消費沖動還能傳達其企業文化內涵。說到重慶火鍋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德莊”、“朝天門”“大虎”,說到陜西肉夾饃就會想到“樊記臘汁肉夾饃”、“老潼關肉夾饃”,說到河南胡辣湯就會想到“逍遙鎮”、“方中山”、“北舞渡”這些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區域美食品牌。當一樣區域特色美食形成美食品牌就會和當地的區域文化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美食由文化中誕生,文化經美食而傳播。真正的美食品牌會在經受時間和萬千消費者的檢驗后成為一道標桿屹立在人們心中,從而推動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旅游經濟上。美食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看古往今來多少吃貨因為一道菜從而愛上一座城就可窺見一斑。我們應把這種美食力量充分發揮。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生活中對美的追求和渴望。藝術設計不僅是一門關于美的學問還因為其本身具有的服務性可以為世間一切人事物所用。創作者可以通過運用藝術設計的手段來滿足人們對美的精神需要。
由于恩施地區缺乏膾炙人口的區域美食品牌形象,在進行藝術設計時就可以先從點入手,由點到面來進行逐步推進。以張關合渣為例,應先對其品牌形象進行升級改造,建立一套完整的VI視覺形象系統,這樣有助于提高張關合渣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借此可以推動其品牌影響力在西南地區更上一層樓,致力于推動其成為重慶德莊、北京全聚德、河南方中山這樣的具有較大社會知名度的優秀品牌。當一個優秀品牌形成,人們想到這個品牌往往就很容易聯想到其所在地區,想到地區就會想到品牌,二者相互促進。
(一)一些美食受其選材影響盛盤擺放后視覺效果可能就會差強人意,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藝術創作來進行適當修飾。市面上常見的美食推廣APP一般都是采用攝影的方式呈現美食,這樣的優點是直接、明了。但面對諸如炕洋芋、合渣這種自身不甚“美麗”的菜肴來說就沒有那么合適了。這時,就輪到藝術設計發揮作用了。藝術設計可以根據創作者的主觀意愿來進行設計。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適當對菜肴進行美化,增添其“色”,從而達到一定的視覺美感。藝術源于生活。經過藝術創作方式呈現出的菜肴圖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它跳出了千篇一律的攝影圖片的約束,更富有新鮮感,能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從而產生購買欲,進行產生消費活動。
(二)藝術創作在美食推廣APP的頁面中也可以發揮作用。市面上同類APP多如牛毛,與其他同類APP相比怎樣才能脫穎而出,這就要通過藝術設計來發揮作用了。筆者認為可以根據美食其本身所帶有的文化故事進行圖案創作,做到一食一圖一頁面的效果。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①在同類APP中擁有辨識度 ②體現美食文化的故事性,傳播區域文化③通過藝術設計帶來的美感來滿足消費者的對美的隱性精神需要。
在美食推廣APP的研究中,了解區域美食,運用藝術設計去發現美、感知美,不斷嘗試與探索,推動區域美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產生經濟效益。在此期間,創作者要充分了解區域美食,抓住其本質特征,由點到面,由表及里,進行深入剖析后再創作。使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真正能起到對區域美食推廣的輔助作用,在社會生活中產生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