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楊眉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300)
數學是思維的芭蕾,智慧的體操,她來源于生活和勞動,比元謀人還要古老;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知識經濟浪潮席卷而來的今天,她比現代人永遠年輕。數學學科涉及到數字信息的安全和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智力的發展。大到國家安危,小到百姓生活,遍及各個領域。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新課程逐漸打破了傳統的知識呈現方式,淡化了學科體系,取而代之的是努力設置問題情境,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教材內容大眾化、生活化,讓學生在適當的數據和圖片中更好的理解數字、數學。那么,作為新課程授業者的小學數學教師,也就要與時俱進,揭開數學神秘的面紗,還生活化數學的本來面目,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將生活化數學呈現在學生面前。
雖然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但數學同時也是門抽象、嚴密的學科。正是因為數學的抽象和嚴密,它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往往被掩蓋,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形象化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趣味性,從而成為“樂之者”。
因為小學生對于教師有著畏懼心理,所以當教師的情緒、態度不一樣的時候,學生在不同的狀態下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所以,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舒展繃緊的神經,變得活躍起來。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積極探討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加減混合運算中,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喜歡吃什么零食,價格是多少。引起學生的興趣之后,提出問題:每個面包5元錢,花生米一袋2元錢,什錦糖果一袋3元錢,每個東西都買一份總共需要多少錢?在這種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是無處不在的,通過這種方式,賦予數學算式生命力。然后,教師可以變換題目:如果你有100元,你可以怎么購買東西?還有剩余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整個教學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這種和諧的學習環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減少學習的心理壓力。
數學無處不在,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所以,數學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將生活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教師安排家長周末帶領學生去超市買東西,然后給學生一部分零花錢,讓學生通過自己計算,花掉手里的零花錢,并且分開結賬,留下收費的單據。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更多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且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到學生返回課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收費單,并且由每一個學生拿著自己的收費單據,提出新的數學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將生活融入教學中,這樣能夠讓數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得到極大的擴展,既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又可以切實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的同時,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作業不僅是對當天知識的溫習鞏國,更是更加老師與學生感情的重要工具。如果能良好運用,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學生經常由于粗心而出錯,教師應先肯定其長處,增強學生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以期學生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一一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看你的字真是一種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師相信你能把字寫工整,加油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數學學科的活水在生活,在第二課堂。可以成立課外學數學興趣小組,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數學課本知識的課外延伸應用。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和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購物中的口算速算簡便計算,這對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大有益處;丈量田畝面積,丈量工程土方,丈量木材立方,可以讓學生將“死”的知識用“活”,增強學生對面積、體積等知識的實際感知能力,讓學生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至此事應躬行”,從而“學然后知不足”。因為實際丈量時還有化圓成方、割補法的實際應用。另外,還可以使學生獲得贊譽,產生成就感,獲得學習數學的原動力和驅動力??梢愿鍟嬄撓担瑓⑴c各種報表和圖表的制作,為學習課本圖表知識引入“活水”等等。2、利用課外活動課時間,進行數學合作探究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競賽,奧數攻關(對于農村學生,這個可以有,但一定要量力而行),數學史講座,如講述高斯定理、象棋格中填米的古印度傳說等饒有趣味的數學史知識,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實際,能求解的給與解答,不能解答的留到日后探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梢栽诤诎鍒笾性O一塊“數學園地”,讓學生將課本中出現的、資料中出現的、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數學疑難雜癥”,以“懸賞求解”的方式“揭榜”。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數學生活化就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處處留心,時時有意”去挖掘生活中數學的素材,多進行數學生活化的指導和引導,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喜愛數學。讓所有學生立足生活實際,在數學星空下漫步,在數學海洋中漫游,學好數學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