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蘭
(武岡市水西門桃花完全小學,湖南 武岡 422400)
小學數學是學生接觸理性思維學科的開端也是基礎,因此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就成為了當前階段的重要課題。教學方式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基于此,唯有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打造出高效的小學數學學習課堂,才能夠將學生更好地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帶去一定參考。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尊重教育的差異性,將學生能力的提升及綜合素養的形成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應當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能力培養,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現象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最終形成數學思維與能力。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首先轉變思路,以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改變過去固有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數學理論知識,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的深耕與思維的開拓,通過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習效果的轉化,促進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每個學生基于自身性格特點、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的不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思路,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采用一鍋端的教學方法,很難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師應當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出發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點,針對性的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尊重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的不同理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從而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數學教學真正落地。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小學數學教育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現有的小學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豐富,采用視頻教學、微課、項目學習、情境教學等多種形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以開放的態度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方法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從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六年級數學“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這一課題的教學時,可以采取微課教學的方式,選取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正方體物品(積木、魔方等),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將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式制作成為微課視頻,通過視頻的展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及計算方法,實現教學目的。
要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落地,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學效果管理與交流平臺,為師生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幫助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和難點,針對性的提供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加強師生感情,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提升,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小學數學學習小組”,將學習資料、微課視頻、教學錄像、測驗試題等內容在平臺進行發布,以學習打卡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平臺完成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及時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和難點,通過實時溝通實現師生的高效交流。如教師在平臺發布“認識百分數”的教學資料,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通過平臺將課堂教學所使用的視頻、課件等資料進行上傳發布,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學習資料隨時進行課程復習;教師將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并上傳測試題目,學生通過在線測試,檢驗學習效果,并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測試及主要存疑的問題點,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重點及目標,以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結合多種思路與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以創新和開闊的眼界看待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依托,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注重教學的個性化與差異性,從而在實踐中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