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條梅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江上中心小學,江西 九江 330308)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因此,課堂教學處于不斷地改革之中,國家對于小學數學課堂要求也越來越高,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活力展現出來。新課改下,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既能學習到知識,也可以在學習之中掌握到其他的技能。小學數學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愉快地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社會實現了較快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1]。因此,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出適合國家需求的人才,必須對小學教育進行改革。小學學習對于學生非常重要,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有數學思維和合適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老師一定要打造出適合學生的高效課堂。目前,很多老師都能夠意識到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打造過程中卻沒有合適的方法。同樣的,大多數老師對于高效課堂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些老師的數學課堂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2]。
數學學習的基本思想就是推理和演繹,也是老師教學用的最多的思想。現階段,老師在講小學數學的時候采用最多的只是演繹思想,也就是由一般到特殊,講課的時候先講普通的,然后再學習特殊的,很少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過程,學生沒有學到歸納這一重要數學思想,這對于學生是很不利的[3]。因此,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有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直接講解,那么會有很多學生學不會[4]。同時,小學數學有很多知識點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而且這些知識都有生活的原型,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性質。在動手操作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器材,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因為粉筆盒是正方體,老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個粉筆盒,讓學生把粉筆盒拆開,然后讓學生測量每一個面的長度和寬度,然后得出結論,學生經過測量就會明白,正方體每一條邊都是相等的,6個面的面積也是相等的。還有,學習多邊形面積的時候,老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幾個簡單的圖形模型,然后要求學生用這幾個簡單的圖形拼成多邊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就會明白多邊形的面積就是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之和。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通過用眼睛觀察、動手操作、用腦思考等,獲得了新的知識,動手操作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可以學習到知識,還能學到數學方法,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充滿興趣去學習,那么一定會有非常好的課堂效果。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完全投入進來,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5]。
例如,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時候,老師可以創設出問題情境,給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有一家村民,父親出海5天回一次家,兒子出海3天回一次家,媽媽想要做一頓團圓飯,可是她不知道哪天兒子和父親都同時在家,請同學們幫媽媽選擇一個合適的日子,讓媽媽做一頓團圓飯給父親和兒子吃。”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就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教會學生一定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自身的學習方法,讓其學會學習。學生學會學習,就如同拿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才能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為根本,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當學生出現疑問的時候,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小學數學課堂效果才會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要以學習知識為目的,更要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自身的各種能力,這樣的課堂才是優質和高效的。優質課堂學生才是核心,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要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老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更要教會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更好地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才會更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