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勝
(江西省吉水縣八都小學,江西 吉安 331617)
初中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初學化學時,學生接觸的都是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一些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更是讓學生傷透了腦筋。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感枯燥乏味,興趣的培養在這時就顯得尤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新課改下,各科教學更加注重其科目的實踐性,化學應注重的是實驗教學,大量的實驗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可以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部分學校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沒有足夠的實驗器材和實驗場地。還有可能會因為實驗原料的不足而導致實驗無法進行下去。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學校條件根本無法滿足教師所需,教學資源的匱乏使得初中化學教學受到阻礙,從而導致學生在理解化學實驗時出現了偏差[1]。
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仍是教師教學時的主導思想,為了考出高分,教師在教學時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鼓勵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陷入了背、默、念的境地,學生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機會,這對于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是十分不利的[2]。
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考試時,題目多是以實驗為背景進行測驗,因此,教師要積極認識到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形式多是以書面知識為主,教師向學生們口頭講述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而不是帶領學生親自進行操作,空洞的授課方式無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
興趣是與人們的情感緊密相連的,當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時,就會將這種興趣轉化成內在的一種驅動力,在驅動力的驅使下,學生就會主動地探索知識。學生的求知欲就因此被激發出來。所以,興趣的培養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求知欲被興趣激發出來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然會得到提高[3]。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往往就會產生叛逆心理,對于教師的管教感到厭惡。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師生間的關系走向惡化。所以,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前題是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讓學生在喜歡化學教師的基礎上愛上化學課堂,在課堂中利用一些措施活躍課堂氛圍,帶領學生共同進行知識探討,師生間的關系自然會變得更加和諧。教師也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進行教學優化,學生也能在興趣的驅使下提高知識的掌握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書本上很多章節都是由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知識導入的。生活情境的創設能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能讓學生更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教學時要多舉一些和生活有關的實例,時時刻刻將化學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與化學的緊密聯系。
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時,教師需要以輕松且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引起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足夠興趣,教師可以分給學生涼開水、小蘇打、檸檬酸、飲料瓶等,帶領學生自制汽水。在飲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適量果汁,加入約1.5 g小蘇打(碳酸氫鈉),注入涼開水,再加入約1.5 g檸檬酸,立即旋緊瓶蓋,搖勻。半小時后,大家就喝到了清涼甘甜的汽水。如此的實驗具有趣味性,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培養其探索意識。
在進行實驗學習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真正動手操作,只有親自進行操作,才能加深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鞏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除了向學生們進行演示,還要鼓勵學生自己操作,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感受化學學習的樂趣。動手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得到了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強化。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學到知識,所以,學生要意識到自己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主動的參與到初中化學教學中去。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時間動手能力[4]。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一改以往傳統教學,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和學生的情況,探究出提高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措施。在教學時將化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只有親自進行操作,才能鞏固知識點的學習。希望教師能將以上措施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的興趣。